“一真”“三并重”

日期:2020-09-21

——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自主深度学习课堂特征认识

夹江外国语实验学校   王敏  周晋

 

2019年9月,夹江外国语实验学校省级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自主深度学习研究》语文、数学、英语主要学科课题组成员撰写的关于学科课堂征论文参与了乐山市市级以上在研课题阶段成果评奖,在梳理学科特征论文的基础上,我们提炼了自主深度学习课堂特征,以此进一步深化对“课堂”的认识。

一、学习活动,学生“真”参与,学生思维“真”发展

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可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观念,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思维得到真正的发展。我们的课堂主张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建故事化、生活化、问题化、活动化等有效情境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是这样的:

1. 学生对学习活动有兴趣,参与活动积极主动,乐于交流合作。

2. 全班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参与了学习活动的全过程,有充分参与、吸收内化的时间、过程和有效的合作、探究、交流,参与有广度,有深度。

3. 学生能根据老师提供的文本、信息或创设的学习情景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能从中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

4. 学生的学习行为是与教学内容进行深层次的互动,而不是毫无目的的自由活动。

案例:我校刘建琴老师在教学《梅花魂》这一课时,刘老师创设学习情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要等着老师提问。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学生在自读课文后,就提出了“外祖父为什么读诗词要流泪?外祖父为什么想念祖国却不回国?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几件事?课文写了外祖父几次落泪?为什么梅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等一连串的问题。提出问题后,刘老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去深入研读课文,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在学生交流的时候,由于这些问题都是学生自己提出和思考所得,学生非常感兴趣,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交流中来。当有些观点不一样时,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所得据理力争,在思想火花碰撞中,这些问题也得到了一一解决,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就比较深刻、透彻了,本节课的学习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刘老师的这节课中,整个学习活动学生是积极参与,全体参与,持久参与,深层参与,有目的地参与,体现了学习活动的“真参与”。

二、“学得”与“习得”双线并重

“学习”一词由“学”与“习”两部分构成。“学”是指“学得”;“习”是指“习得”。这个词的含义也分为两部分,“知识”主要由“学得”获得;“技能”主要由“习得”得到。很多人习惯把“学”和“习”视为一体,混为一团。目前,很多学科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学存在重“学得”轻“习得”。这种失衡状态与我们的培养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基于此,我们的课堂主张是努力做到“学得”与“习得”的有机整合:

1.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尽力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自然、和谐”的学习环境,给学生足够的学习舞台。

2.改进课堂教学,采用先学后教,教后再学,学练相辅,教学合一等方式,为学生“习得”创设更多的契机。

3.课堂教学中,激发并保护和尊重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其中,并激励学生运用多种技巧和方法,多角度地进行揣摩、分析以及多样化的探究。这种探究,既有单个学生的独立钻研,也有学生大范围的讨论、合作和交流。 

三、知识与运用并重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于“运用”是这样解释的:就是用已掌握的对象,选择或创造适当的方法。在我校的自主深度课堂中,学科教师在学生已经理解基本概念、基本思想方法的基础上,以“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方法完成特定的学科任务”为目标,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进行类比、推理、归纳、总结和思辨,使得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案例:我校李殿友老师在《周长的认识》教学中,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并巩固完善“周长意义”的理解,我安排了“描周长”的活动。在“描周长”的活动中,师课件出示以下:

 图片1.png

学生在描的过程当中,会出现不同的意见,会有争论,比如:图1和图5有没周长?图4在描周长时描不描鱼内部线条?学生在亲自描画和运用自己对周长意义的理解进行的争论交流中,进一步掌握和完善了对周长意义的理解,进一步认识到“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才是它的周长。不是封闭图形没有周长。封闭图形的周长一定是封闭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度,不包括图形内部的线条长度。”

四、训练与体悟并重

对于“体悟”,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的:是指在实践中找感觉、感悟,在行动中感受、探索,强调的是身体力行。于是,我们主张:

语文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引,创设语文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深入研读、品悟,去概括、总结、提练,对所学知识进行融合、加工,在内化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赋予信息以新的意义,以达到使学生在不断的体悟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三年级上册《带刺的朋友》王琴老师教学片断:

为了体会作者对“小刺猬”这们朋友的喜爱之情逐步加深,并把体会到的内容运用到生活中,教者设计了以下环节:

1.认真默读课文,找出“我”对小刺猬称呼不同的句子,并勾画出来。

2.引导学生仔细品读课文,思考“我”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称小刺猬为“那个东西”“那个家伙”“小东西”?

3.把这几种称呼换成一种是否可以?

4.学生讨论交流。

5.老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小结:“我”对小刺猬由“比较平淡,不带感悟”到“比较亲近”,再到“格外亲近”。越来越亲昵的称呼表现了作者对小刺猬逐步加深的情感。

6.学生读这三个句子,加深体会。

7.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你的父母、朋友在不同情况下是怎么称呼你的?举例说一说。

8.你能通过对同一个事物或者人的不同称呼来表达自己不同的情感吗?试着说一说吧!

    本案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中,通过品读——感悟——提练——应用,学生对形声字这个知识有了深刻的认识。

数学、英语课堂: 

在“猜想创编”中体悟学习。课堂上真正有意义的“猜想创编”源于学生的自主。在教学中,教师创设相关情景,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观察和研究的素材,给足时间和空间,并以包容的心态,树立“猜想创编”无对错之分的观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去有目的、有层次地假设、尝试、探究和分析。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走弯路,但其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必会得到锻炼和发展。

案例: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线段、直线、射线》第一课时:课堂上,老师带领学生从线段入手,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手电筒灯光、激光器发出的光柱、孙悟空的金箍棒等感性地认识了射线、直线后,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同学们,你们感知了射线、直线。那你认为射线、直线该怎么画呢?请把你的想法画在纸上。

学生独立画,主要作品如下:

          

师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追问:你是怎么想的呢?

师:他们的画法表示出直线、射线的含义没有?你还有什么建议呢?

上面的案例是关于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课。让学生在概念课上有自已的猜想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这堂课精彩之处就在于他做到这一点。虽然学生们的猜想都不是最终直线和射线的表示方法,但是他们这些颇具生命气息的猜想无不体现了直线和射线的本质特征,对强化其本质特征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在“实践操作”中体悟学习。学生主动参与,在实践中通过自主观察、大胆实验、逻辑推理、概括总结等学习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引导学生将课内所学向更广处和更深处拓展,从中获得积极的体验。

案例:在外研社三起第五册Module1 Unit1 中,出现了买东西的场景,所以在教学这个模块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个售货员和顾客交易的活动,首先老师当售货员,学生来买东西,使用 How much is it?   It’s ----.    It’s cheap.  It’s expensive. 然后设计好一些事物,让孩子们抽签然后和同桌一起来练习如何买东西。因此,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在活动中不仅巩固了这些句型和单词,而且知道如何和把这些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创设这些真实的情景可以让学生能主动联系身边的事物和场景,并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主动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并能丰富自己的生活经历。

在“反思总结”中体悟学习。教学中,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给学生足够的舞台,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能动性,在不断的“反思总结”中引领学生去深究知识的外延和内涵,形成一定的认知能力,并从中学到相应的学科思想,领会思维方法。

案例:人教版五上P106《植树问题》

同学们,学校要在长度为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需要准备多少棵树苗呢?

师:说说你的看法,你是怎么想的呢?

师:同学们的想法真多啊,那谁的对呢?你们有办法证明吗?

生1:老师,我发现3棵、4棵、5棵都是对的。因为它植树的方法不一样。

(学生的结论开始慢慢浮出水面了)

师:哦,你能说得再详细一点吗?

生1边指着图边说:这是一种情况,两端都植树,就是5棵;像这样,一端植就是4棵;像这样,两端都不植,只有3棵。

生2:我还发现,不管怎么植,间隔都是不变的。

师:了不起的发现。你们懂生2的意思吗?

生3:知道知道,它们的间隔都是5米。所以都有20÷5=4个间隔。

生4:我还发现有时是间隔数多一,有时等于间隔数,有时比间隔数少一。

师:了不起的发现,但我好像没听明白。

生5:生4说的是两端都植时,棵数=间隔数+1;只一端植时,棵数=间隔数;两端都不植时,棵数=间隔数-1。

师:这下我听懂,你们同意生5的发言吗?我非常欣赏,忍不住要把它们记下来(板书在黑板上)。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在不断反思纠错中,就会催生出一些想法,抽象出数学模型。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总结得可能不完整,甚至也可不严谨,但这些都没有关系。因为学生从中学到了数学思想、方法、从而提高认知能力。 

在“有创意的课堂评价”中体悟学习。一个能够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且有创意的课堂评价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参与活动时更加投入,也能让原本平淡的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精彩。学生在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的评价中不断探索、纠错、感悟,于这一过程中体悟学习,使所有学生的学科素养都得到提升,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语文“学得”与“习得”及相应的教学对策》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