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译、悟、丰、展 ——以《王戎不取道旁李》为例浅谈小学文言文教学

日期:2021-06-15

夹江外国语实验学校  张雪梅

 

【摘要】在小学进行文言文教学,无疑是给孩子们开启了一道通往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的大门,让他们能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与历代先贤对话,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一套切实可行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并迁移得法,扩大阅读的外延,夯实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础,树立文言文阅读的信心。

【关键词】小学生    文言文教学   《王戎不取道旁李》

 

文言文简洁、优雅,但由于年代久远,小学生不熟悉,缺少阅读积累。文言文中又出现了许多生僻字、通假字等,加上语法语序与白话文存在许多不同之处,使其学起来生涩、难懂。如果在教学中依旧采用机械的理解、生硬的背诵,只会让学生谈古变色,甚至出现排斥心理。学习文言文,小学阶段是关键期。如何让小学生扫除畏惧情绪,亲近这一特殊文体,有方法、有兴趣、有信心地踏上文言文的阅读之旅,实现课内的教学带动课外广泛的阅读呢?下面以《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为例,谈谈对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一、读

朗读是文言文学习的基本方法,教学时,读一定是贯穿始终的,但这里的读并非单纯的为读而读。它是需要精心设计地,每一次都应该有针对性要求,层层提高,步步深入。在《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一课的朗读指导中,可以设计四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学之初,学习一类生字,强调翘舌音“诸”,后鼻音“竞”,以及多音字“折”,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一读。二读,读好节奏、读出停顿和韵味。文言文晦涩难懂,学生很难独立的划分节奏停顿,教学时,先引导学生正确的划分停顿,如“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再通过自由读、抽生范读、全班齐读等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读出文言文特有的韵味美。三读,读懂文义。把学生带进字里行间,边译文边朗读,在朗读中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文意。四读,读出情感。在学生理解文义基础上,对比感受王戎的智慧之处,进一步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揣摩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使朗读自然带上感情。在这种反复朗读中,引导学生不断感受和体会文言文独特的语言魅力,也让学生的理解和感悟更加的深入。

二、译

译,即理解字词,明白大意。运用恰当的方法,如借助注释,借助图片,扩词理解、联系上下文等,准确的理解文言文每一个字的意思,是理解文意的基础。在教学时,需要抓住关键字,从字到句,从句到段,层层展开,把握文章大意。考虑到学生学习文言文不是从零起步,在理解文意时,需发挥学生已有经验,做到有抓有放。如在《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中,古今同义字,注释中出现的字“尝”、“竞走”、“唯”、“信然”无需重点强调。对于古今异义词,反复出现的词,晦涩难懂的词,则需要重点学习。

如,“走”,在古文中是“跑”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则为行走。在理解此字时可以借助象形文字,“走”字上部是一个甩开两臂的“人”形,下部是一只大脚趾,像一个人挥动双臂奔跑,所以古代“走”就是“跑”的意思,通过对“走”进行字理溯源,让学生直观的感受“走”的意思。此处也可以联系三年级学过的文言文《守株待兔》中“兔走触株“中”走“的意思来推测。如“多子折枝“,在教学中,借助课文插图,学生便可直观的得出其意思为”树上结了许多李子,把树枝都压弯了。“又如”之“,出现了三次:“竞走取之”“人问之”“取之”。这个词在不同句子中指的是什么?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认为“竞走取之”中的“之”是代指李子,“人问之”中的“之”是代指王戎,“取之”中的“之”也是代指李子。之后,可适当地补充了“之”作为代词的用法,并联系 “炎帝之少女”, 告诉学生“之”还有“的”的意思,懂得了文言文中存在一字多义的现象。

三、悟

悟,即感悟。文言文教学如果仅停留在读通读顺、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就过于浅显了。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我们适度的深挖,明白这篇文言文蕴含着怎样的文化。结合四年级上册八单元的人文主题,不难发现,《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文言文则表现了古代儿童的智慧。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可以结合课后习题,感悟人物形象。在学生理解了“树在道边而子多,此必苦李“的基础上,追问”为什么王戎知道李子是苦的?“引导学生思考王戎的心理活动。再次追问”王戎是个怎样的人?“大部分学生第一反应是”聪明”。到此我们的感悟还不能停止,还得继续追问,”他的聪明表现在何处?“最后得出王戎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聪明是天生的,不可模仿的,但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是我们可以效仿的,这才是我们可以汲取的中华文化。

四、丰

丰,即补白想象,丰富内容。文言文与白话文不同,语言十分简洁,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补白想象,丰富文本内容,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在《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中,学生在理解了文意之后,借助图片,追问学生“多子折枝“是怎样的景象?众孩童见到”多子折枝“在想些什么?又会有怎样的对话?见到王戎”“不动”,会追问什么?王戎会想些什么?引导学生想象人物说的话、揣摩人物内心,并把这些内容添加到故事中,鼓励学生练习把故事讲生动,讲精彩。

五、展

展,即迁移学法,阅读延伸。在完成了《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文言文的学习之后,紧抓儿童聪明智慧之一条线,出示同类型篇章《咏雪》《杨氏之子》《陈太丘与友期》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的引出《世说新语》,补充介绍相关内容,让学生利用课下,用上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读一读感兴趣的篇章,从而拓展学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夯实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础,树立文言文阅读的信心。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