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式支架在小学高段英语课堂的应用——基于夹江外国语实验学校两节小学英语课堂的分析

日期:2021-06-17

夹江外国语实验学校  杨茜

 

【摘要】“支架式教学”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小学英语课堂越来越重视支架式教学的应用,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逐渐占据着重要位置。本文在分析两个小学高段课堂的基础上,反思了问题式支架在小学高段英语课堂中的应用的基本思路以及需要注意的方面。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问题式支架;小学高段英语;应用;反思

 

一、引言

(一)支架和支架式教学的定义

“支架”又称“脚手架”,原指修建高楼时的临时性支撑。当楼房建成时即撤去。在教学中,支架由建构主义的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发展而来,其主要作用在于帮助学生跨过“最近发展区”,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并灵活运用,降低学习难度,增强学生的自信。支架从表现形式可以分为范例,问题,建议,工具,图表等。从手段上可分为媒介支架,任务支架,材料支架等。

支架式教学设计的常见模式包括范例式支架(符合学习目标要求的已有学习成果,即教师在让学生完成较难任务前所做的示范),问题式支架(用不同层次、角度、深度的问题搭建起来的学习路线图,路线图随着问题的不断解决以及学习的不断深入而得到强化)--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建议式支架(教师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恰当给出建议),思维导图式支架(教师对文本进行整理,搭建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等。

(二)问题式支架的定义以及作用

问题式支架指用不同层次、角度、深度的问题搭建起来的学习路线图,路线图随着问题的不断解决以及学习的不断深入而得到强化的一种支架式教学模式。

问题式支架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支架,教师能在课堂中借助问题式支架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抓住重难点,理解知识点。在保证以学生为中心的前提下,突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支持以及协助作用。教师不仅能运用问题式支架构建教学情境,在学生遇到困难时,也能通过问题进行层层引导,逐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开拓思维,而不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填鸭式教学。

(三)问题式支架在小学英语课堂的应用现状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脱离情境教授生词;生硬翻译文本,忽略技巧指导;机械操练,缺少课外阅读等问题,导致学生不能脱离老师自主阅读文本,体验不到英语学习的乐趣,逐渐丧失英语学习的信心。对于问题式支架的运用也不普及。教师不能很好的运用问题支架搭建问题难度,或创设合适情境引导学生学习。

三、案例分析

本文在以两堂小学高段英语为例,说明在面对学生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问题式支架的应用。

(一)案例1 — 夹外小学五年级周欣英语课堂

本课选自外研版五年级上册10模块1单元,He was in the kitchen.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学习生词;理解并运用过去式;能用疑问词自主提问。

在导入部分,教师以“Who is he?”和“What is Tom doing?”两个问题引入活动1,引导学生在图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借此搭建情境,引出新词“hide-and-seek”; 紧接着,抛出问题“where is Tom?”引出新词“kitchen”。导入部分以三个问题搭建支架,创设捉迷藏的情境引入课文,自然引出新词,排除阅读障碍。在教授新词“kitchen”后,给出重点句型“He is in the…”,学生能自主根据图片提示用“kitchen”填空。教师再以其他三幅图进行句型操练,分别为“He is ….”“He is…”“…”。学生能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逐渐根据图片提示完成句型,知道完全撤去支架,自主独立完成。在快速阅读部分,教师给出问题“Who found Tom?”,并在看完动画后完成重点句型“...found Tom in the kitchen.”。接着,以问题引导学生完成句型“…found Tom in the…”“...found ….”“….”,逐渐撤去支架,学生根据提示独立完成。活动2同样以两个问题“Who is seeking?”“Who are hinding?”导入情境,“Where did Amy find John?”引导学生找寻文章细节信息,并步步引导,使学生能用Where对文中信息进行提问,学生能提出“Where is Tom?”“Where is Sam?”等问题,并自主回答。问题支架在完全撤去后,学生能根据同化的图式独立获取信息。

(二)案例2 — 夹外小学六年级许娟英语课堂

本课选自外研版六年级上册6模块1单元,You’ve got a letter from New York.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巩固课文新词;操练重点句型“Have you got…?”。

课堂以复习作为导入环节引入新课。导入部分设计游戏“Touch and Guess”,并提问“What’s in this box?”“Have you got a …?”,提问的形式复习重点句型“Have you got…?”以及重点文具单词,引出“What has John got?”,让学生带着问题看动画,提取信息。第二遍听录音提取信息“What book has John got?”“What has Ms. Smart got?”。在观看活动2动画前,抛出问题“Where Is the letter from?”“Who wrote this letter?”“Who is the letter for?”。第二遍听录音是,回答问题“Is Laura American?”“Does Laura want to visit China?”,第三遍自主阅读,回答问题“What has Daming got?”“Has Laura got a book about us?”。从导入到新知识的学习,教师以紧密关联的问题帮助学生构建文章情境,理清文章脉络。提问的难度逐渐加大,梯度增加,教师逐渐减少提示,撤去支架,直到学生能自主阅读文本,提取所需信息。

四、问题式支架在小学英语课堂的反思

在分析两堂竞赛课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教师在小学高段英语课堂中应多运用问题式支架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学习,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教师在应用该支架时应关注以下方面:

1.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支架式理论作为由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发展而来的建构主义理论,教师应首先对最近发展区予以关注。支架式教学关注学习由易到难的过程。教学前应首先确定学生的知识水平,在此基础上利用问题搭建支架,从相对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渐加大难度,使课堂更有梯度、更贴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学生自信心。

2.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情境。课文内容以及新词、句型的学习和操练都应放置在一定的真实情境中记忆和学习,发现学习的乐趣与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才能让知识为己所用、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不是让知识停留在课本上,单纯地为了考试而学。也避免课堂沦为“填鸭式教学”。

3.问题设置有广度、深度。基于“因材施教”的原则,问题的设置要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各取所需,让每个学生有参与感。同时,针对文章的问题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设置有深度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形成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开拓思维。

4.撤去支架,学生自主探索。学生在能顺利回答老师设置的一系列问题后,教师逐渐撤去支架,弱化主导作用,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解决问题、独立探索的自主权交到学生手中。学生在有一定知识储备、新知图式的前提下,能够通过自主思考,伸手“够一够”,掌握更高层次的知识或图示,激发思维,培养能力,活跃气氛。

 

【参考文献】

[1]王雨青. 小学高段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

[2]申倩. 我国中小学英语课堂应用支架式教学的现状与反思[D].湖南师范大学,2016.

[3]王丽春.支架式教学设计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6,32(02):37-41.

[4]杜文彬,马勇军.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一个小学英语教学片段引发的思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12):106-107.

[5]李征娅.支架式教学策略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体现——基于两节小学英语骨干教师课堂语料的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8(05):191-192.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