憧憬的科学课

日期:2021-01-15

夹江外校  薛金平

 

[摘要]憧憬的科学课主要是采用创客的形式,能用3D打印出具体的实物,让学生更加感兴趣,让课堂更加多元化;用编程来制作模型,学生可以培养逻辑思维,让学科融会贯通,学习更加轻松。如果我们的课堂能融入这些新型工具,那么会添光增彩不少。

[关键词] 创客,3D打印,编程,逻辑思维。

 

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本义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创客教育是创客文化与教育的结合,基于学生兴趣,以项目学习的方式,使用数字化工具,倡导造物,鼓励分享,培养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素质教育。创客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种形式。有人说创客教育就是STEAM教育,其实并不是这样的,STEAM教育是将五大学科——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数学(Maths)融合起来的教学。创客教育则是提倡开发自己的创意,通过软硬件将创意实现成具体物品,例如用造物世界设计出3D模型然后再3D打印出来、利用Arduino编程制作出电子物件。【1】,以下是我在培训学习中对科学课的一些憧憬。

学生对于科学课是非常喜欢的,也是很感兴趣的,但是由于各种局限,我们科学课不可能所有实验都做,也不可能所有实验都成功,在教室的环境中,实验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还要考虑众多孩子的安全问题。这样有些孩子就会觉得科学课“变味”了,就没那么喜欢科学课了,我们可以利用创客教育来满足这些未做的实验,这样我们就可以让所有学生都有体验,都能尽量亲自操作。

一、科学课中的3D打印

去年外出学习我听了一位资深的清华教授的讲课,这位老师说3D打印给他带来了非常多的便利,以前设计一个作品需要从北京发到上海,在上海做好后再快递发回北京,中间来来回回大概要半个月甚至一个月,而且还需要经济支持。而现在,清华配备3D打印机后,只需要几个小时就可以做出模型,节约了大量的时间。老师还像我们展示了他们的作品,还有他们去小学教小朋友的视频。从视频中可以看出小朋友非常喜欢3D技术,拿着自己的作品非常有成就感。

在今年,非常有幸能看到3D打印的实物,来自我们县城一位初中生的作品,他的父亲是一位高中计算机老师,在从小学习编程的基础下,该学生逻辑能力还不错,他不仅自己设计了一款作品打印了出来,而且这款作品还有创新之处,可升降的试管架,也可加盖。不仅有实物,而且有创新。      

如果3D打印进入我们的科学课堂,不就相当于神笔马良的笔吗?在器材不适用,我们需要自创器材时,可以利用3D打印。在学生在做科学实验需要创新时,也可以利用3D打印,这样就不至于每个组的作品都非常相似。

这学期我们学校开设了以STEM教育为目的社团课程,是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策划器材,自己计算用量,并且创新和美观,有两个课题,纸花灯和台灯。在十几次的课堂中,学生遇到了很多困难,我所教授的是低段的学生,包括一年级,学生连字都不认识,在拓展纸花灯的时候他们大部分看不懂,所有活动只能在三年级的带领下来完成,缺少参与度。比如设计,小组讨论,结果五花八门,他们自己也知道无法实现,但就是想这样设计,想象得非常完美,他们还需要使用很多危险工具;准备材料的时候,他们每个人带很多很大的材料,造纸的时候撒上去,纸干了之后大花就掉下来了,等于白做了。或者纸造好了,他们想做星空灯,纸需要镂空,但是因为他们造的纸太软了,用DIY创意打花器时,打花器卡在纸里就出不来,纸就坏了。

如果我们普及了3D打印,那我们的灯就可以更坚固,更美观,更多彩。

二、科学课中的逻辑思维

编程现在已经是众多小学生接触的培养逻辑的课程,学生学习编程非常有成就感,特别是运用到机器人当中,那编程怎样运用到科学课中呢?我们可以利用软件编写流程,做一些模型,比如河流,我们可以利用编程做成模型,观察水流大小和方向。

但是我们有很多现代化的课程,在做课件时,我们可以利用编程,点燃蜡烛(或其他物质),直接就可以观察到现象,对于有些危险的实验,有些不容易成功的实验,影响因素特别多,我们可以在电能软件里直接编辑,现象明显,学生很容易观察。若学生来设计,可以自己改变流程,看看有什么突发情况,也可以改变变量,看看结论是否会改变。在个别实验上,这样做既节约材料,而且节约时间,也不危险,保证学生的安全。

设计是学生比较薄弱的地方,首先不知道如何设计实验,其次不知道如何形成对比。最开始需要老师直接告诉实验方案,慢慢的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最后要提高要求,让学生在设计的基础上创新,也可以确保实验的偶然性、严谨性等等。

在小学科学的实验课堂中我不懂的地方,经常会有一种疑惑,自己所教授的知识学生能学多少?直到近几次的培训我才渐渐明白过来,以前并不是没问题,而是没有发现问题而已,没有评价量规。所以现在一节科学课堂怎样去设计已经变样了,我们可以像创客教育一样,先指导设计实验,再改进创新,客观评价,再设计改进,最后打印出实物。科学教师也许就是在这些不断出现的教育问题中思考着、痛苦着、成长着。

[参考文献]

[1] 《简书》  林晓东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