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江外国语实验学校 龙萍
【摘要】 在新时代背景和《新课标》的要求下,“技术与工程”领域在目前已经成为小学科学教学中广受关注的重要领域,也是四个领域中理论与实践联系最密切、综合应用最强的一部分,在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要落实小学科学“技术与工程”内容确定的各项目标,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深入研究学生在该领域的认知、行为、能力、态度等形成的规律和特点,然后再根据教学环境和学生的情况选择教学设计的模式来进行该领域的教学设计。教师需要充分、全面地了解学生的需求,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创造尽可能真实的教学情境,掌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体系,开放学习的时间空间,重视反思与交流活动,打造科学的、有层次的“动手做”学习系统。
【关键词】小学科学 技术与工程 教学设计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小学科学教育的内容增加了“技术与工程”领域,新增的“技术与工程”领域是综合性和应用性最强的一部分,它要求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让学生养成通过“动手做”来解决问题的习惯,并关注周围技术领域的发展,体验科学技术是如何影响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可以说,该领域的增设对于我国混合型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而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怎样结合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来进行有效的教学,如何为学习条件提供更好的支持,以及如何平衡学习经验差异的影响,都是目前面临的挑战,教师的教学设计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一、 根据学情选择教学设计的模式
课堂教学设计有很多种类型的模式,教学设计模式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和效果,所以教师必须针对学习对象和教学环境的特点来进行教学设计模式的选择。《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一线教师们往往过犹不及,过分着眼于以学为主,将过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造成老师被模式困住的局面。在教学体系中,教与学是互相影响、制约和发展的两个维度,师生是不容割裂的有机整体。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将教与学有机地统一起来,采用“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设计模式。想要充分调动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就必须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进行有效地指导,要想让课堂维持高效有序的好状态,就必须充分施展教师的主导作用。为了达到更优化的教学效果,采取双主模式,可以使得课堂上师与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学媒体之间进行动态和谐的互动。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也不能一味地推崇科学探究式教学,而应根据学段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适当调整其它科学教学的方法来积极融合到教学设计中。例如一年级上册《轮子的故事》一课中,在给小车装轮子的实验中,给低段学生分层次地提供结构性的材料,引导他们聚焦到该工程任务的关键问题——怎样让小车的车轮转动更灵活。而通过学习进阶,中高段的学生需要教师更多地让学生在工程项目中应用科学知识、对设计产品进行测量与评估、分析资源条件进行合作建造,并能够对作品简单测评和改造完善。
二、 结合生活经验,创造教学情境
小学科学强调“动手做”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不能以理论讲解为主,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枯燥,难以激起学习兴趣。尤其是“技术与工程”领域的教学目标落脚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知识,学生必须要感受到学习和生活紧密相关,才能在课堂中维持高涨的探究热情。因此,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或事物创造逼近真实的教学情境,在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让学生自己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一年级上册《轮子的故事》一课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就要在项目式的学习中着重打造真实感的问题情境。虽然很多学生都在生活中见过各式各样的车轮,有的男孩子也能组装玩具车的车轮,但是,学生并不清楚给仅有车身的小车组装轮子的方法、车轮位置对行进的影响、轴套的作用等。因此,学生需要方向明确的设计情境,例如设计几条比车身略宽的车道,而学生就可以通过比较轮子是否对称、轮子的位置是否恰当、轮子能否转动以及滚动过程中能否保持方向的平稳等标准进行项目评比。此外,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生活化的材料,用工程承包的方式,布置任务,在整个过程中评价工期、用料、美观、适用性以及建造工艺等。学生在几近真实的工程师的角色扮演中进行设计、建造与评价,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技术与工程的深蕴。
三、 开放学习空间与时间,重视反思与交流活动
由于在技术和工程领域更广泛地采用项目式学习,因此更大的开放度使教学时间变得紧张,尤其是从低段到高段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越来越多,传统教学设计的时间与空间的制约使得学生在科学课上学到的东西受到限制。此外,从低段到高段,全班学生几乎一直面临着相同的目标,并在同一任务内展开探究学习,从而使学生反思交流的范围较小,这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十分可惜的。工程设计是一种确认和解决难题的工程性方法,是可能有多种解决方案,高年级在学习技术与工程内容时,需要综合应用知识,考虑到更多的因素,在设计和制作的产品上,进行自我分析和完善,并加入自己的创意。针对这个问题,教师要在教学设计时甄别教学环节的功能价值,在某些情况下,对于一些环节完全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进行。比如教师在前课结束后分发学习资料,以便学生提前学习了解相关知识,并提高他们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设计简图的绘制也可分为草图和标准图,课上讨论结构和绘制草图,课后学生小组自行分析材料和工艺细化设计图,标注用料和尺寸等细节。为了更好地完成作品,学生也能利用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灵活安排课内外的时间和空间,管理项目进度。课外拓展的资源扩大了学习空间,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得以提高。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技术和工程”内容的引入意义在于提高创新设计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想要管理课堂教学、开展有效教学,教师必须进一步提高教学设计的能力。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深入研究学生在该领域的认知、能力、态度等形成的规律和特点,结合学生课堂表现的观察研究,注意到学生在设计、交流和操作上的可能出现的困难,全面地了解学生的需要,掌握科学的、适宜的、系统性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学习和研究该领域的成熟的教学案例的基础上,采取双主教学设计模式,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创造逼近真实的情境,并更多地将抽象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动力,拓展该领域的课程资源,开放学生学习的空间和时间,促进其工程思维的构建与发展。
【参考文献】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7.
勇辉.教学新视角:“是什么”和“做什么”——小学科学课堂中的科学探究与工程实践[J].小学教学研究,2018(10):94-96.
边均萍. 小学科学《新课标》课程内容分析及教学案例设计[D].山东师范大学,2018.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Literacy Framework for the 2014.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M].Washington,D.C,2013,(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