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江外国语实验学校 李薇
去年在乐山市2019年小学数学研创学习教学研讨活动中,有幸聆听了浙江省特级教师顾志能专家的关于学生课堂提问的讲座,讲座中提到:敢提问,会提问,是一种宝贵的学习习惯,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这种习惯和方法的培养,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数学的课堂,因其内容的特点,更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提问,但是学生在课堂上能真正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完成“分析、综合、创造”等高阶的思维活动,需要老师的有效的进行提问引领。可是在现实的课堂提问中,往往会出现教师提问方式不正确,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或是提出的问题超出了学生的认知范围等问题,因此近一年我开始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就如何提高教师的提问技巧,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问题进行简单了一些思考。
一、有趣”的问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劳动带来疲劳。”小学生的特点好奇心强、好动、爱玩,课堂上要尊重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提出有趣的问题,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富有拟人化,具有趣味性,富有情趣和吸引力,加深了印象,使学生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学习。例如:在五年级上册《方程的意义》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欣赏一段小虫子在跷跷板上跑来跑去的视频。学生看笑了。随即我问:你们笑得真开心!但笑声背后也有思考,小虫子们在跷跷板上跑来跑去,是为什么呢?生:是为了让跷跷板保持平衡。师:在什么情况下才能保持平衡呢?生:在跷跷板左右两边质量相等的情况下就能平衡。师:好,今天我们就借助这种平衡现象,来一起学习新的数学知识。这样的提问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二、“明确”的问
课堂中的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师应该根据教材、教学的需要,围绕教学的重、难点、疑点及主要内容等设计提问。教师的提问必须清楚、明确,才能为学生指名思维的方向,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因此老师的问题应该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性。如在五年级《组合图形的面积》老师出示 问:老师想知道这个图形的面积该怎么办呢? 此问题将学生引入解决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经历提出问题(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分析问题(选择策略)——解决问题(分解图形,测量数据,计算面积)的完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巧妙地将让学生主动回顾复习基本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根据基本图形的面积计算需要,有目的地进行测量,从而达到巩固基本图形面积的目的。
三、“支点”的问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 “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提问是引发思考的起点,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保证。那么数学课堂上如果提问脱离学生思维支点的问题,学生无法撬起最精彩的思维。例如在五年级《三角形的面积》一课的课尾向学生提出:“一个三角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面积分别相等,那么它们的高有什么关系?”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有假设、有分析、有比较、有逆向思维,但这些都是以学生知识经验的范围为支点,这样的提问,学生不能用现成的知识直接回答,而必须将学到的知识重新组合后,才能回答出来。有了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这个支点,这个问题才变得简单,才让学生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更加紧密得联系起来,将所学知识知识转化为思维能力,也为后续研究等底等面积时,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之间的关系或等高等面积时三者之间的关系积累了学习资源。
四、“适度”的问
数学问题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要以学生学过的知识为基础,使学生能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通过观察、分析、思考能回答问题。这样学生就能把新旧知识串联起来,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方法。有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老师说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这样的提问太过简单就如一碗清水,平淡无味,没有任何思考的空间和价值。有时候老师的问题太难,大部分的学生经过一番思考也不能解决,这样的问题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运用算式对比后,总结提炼运算定律时,教师一边总结一边问学生:大家看是不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学生回答:是,教师又问:那么它是不是就等于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然后把它们的和加起来?学生回答:是。这样的问题和没问没什么区别,貌似是学生探索出来的,其实学生只是对老师的总结进行了“肯定性的评价”,没有主动地进行思考,这样的问题没有任何价值。因此问题一定要适度,要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与思维发展规律。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1)三角形的底和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2)三角形的高和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3)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4)你认为三角形的面积怎样计算?这样的问题难易适中,指向性明确,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知识的“果子”,学生能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体验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经过一年的尝试,我发现,教师有效的提问就如一根线贯穿整个课堂,学生在老师问题的引领下,主动参与、主动思考,思维能力得到发散。并且学生在课堂上也开始慢慢学会大胆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总之,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不断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方法,精心进行教学准备,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来提升教育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自主思考,启发学生发散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