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构建研究

日期:2021-04-02

单位:夹江外校  姓名:刘雨琴

 

【摘要】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注重“实效、成效、高效”,这也是数学课堂优化创新的重要方向。构建有效课堂需要教师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发掘并善用教学资源,注重学生的知识理解、整合、应用能力,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具有清晰的数学思维,这样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成效,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实践,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实现教学效果的有序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实践

小学数学新课改精神倡导“有效课堂”,这就需要教师从实际学情出发,结合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设计生动灵活的教学步骤,采取丰富多元的教学手段,以兴趣为驱动、以实践为抓手、以创新为导向、以高效为目标,从而实现数学课堂的深度优化,促进数学教学提质增效,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一、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知识领悟力

小学阶段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所以对抽象的数学知识感觉有一定的理解难度,所以,教师要结合学生这一特点,增加课堂教学中的动手操作内容,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大脑思考,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更准确的理解数学知识,并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出发,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印象。

例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教学中,通过“画一画、比一比、摆一摆、拉一拉、说一说”等活动实践,能够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比如“画一画”学生需要画出规范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这并不是简单的线条模仿,而是需要学生掌握两者的性质特点之后用画图的形式表现出来。“比一比、摆一摆、拉一拉”则是在运用模型对照比较、拉动变化中感受长方形和正方形关系,让二维的图形观察变成三维的、可直观操作的形式,这样的课堂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而且还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在动手操作中夯实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

二、情境创设: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能够弱化数学知识抽象晦涩的特点,使之更符合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考习惯,在情境探究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能力,这样才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为学生创造更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不但是“有趣”的,而且是“有用”的,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测量”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毫米世界”情境,让学生懂得生活中“毫米”单位的应用价值,并组织学生用毫米为单位进行测量。首先,生活中的哪些事物可以用毫米来表示?学生经过观察发现毫米用于表示“微小的事物”,这是运用毫米的一个基本要素,所以,可以通过测量硬币的侧面、书脊、指甲、课桌桌面厚度、铅笔直径等这些事物来帮助学生建立毫米概念,而在测量中学生会有自己的发展:比如书脊的厚度是12毫米,原来没有学习毫米单位的时候,学生会写成“1厘米”,而学习毫米之后,就可以准确的将其描述为12毫米,课桌的桌面厚度是21毫米,原来测量时记做“2厘米”,现在则可以用毫米更精准的表示。认识到这些之后,学生就会建立起“毫米是更加精确的计量单位”这一概念,而这些概念的认识并不是通过教师的理论灌输而获得的,而是学生在情境探究中逐渐认知并验证的,这样的学习效果较之理论灌输更有效,课堂教学效果也会更理想。

三、多元训练:让数学课堂充满乐趣

数学课堂的知识点较多,这就需要教师巧妙设计,将这些知识点、尤其是重难点转化为数学课堂的“趣点”和“亮点”,并以此为“突破点”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元的课堂训练形式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下,学生不会感到有压力和负担,而是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倍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各种手法加强学生对“倍”这一概念的认识,首先可以“画倍”,就是用图画的形式来表示倍数,比如第一排画2个苹果,第二排画4个苹果,那么第二排苹果就是第一排的2倍。通过画画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能够缩短知识转化时间,巩固学生的知识记忆。在学生理解“倍的概念”后,还可以用“说一说”的形式,通过口头表达说一说自己对倍数的认识,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换图画,比如描述同桌所画倍数的含义:“柳树有3棵,松树是柳树的3倍,松树有9棵”;“小明今年5岁,爸爸的年龄是小明的6倍,爸爸今年30岁”;“有4个红色气球,绿色气球是红色气球的2倍,绿色气球有8个,红绿气球一共有12个”……学生在“说”的过程中不断思考,最后一个学生还把两种气球的总数计算了出来,可见多元化训练形式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这也是构建有效课堂必不可少的一环。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高质、高效、高能”意识,以构建有效课堂为目标,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为学生拓展更大的自主探究平台。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将数学学习和生活经验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实现数学课堂的有效拓展,为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华胜.浅谈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策略[J].科学咨询,2020(09):241-242.

[2]杨晓波.浅谈如何构建高效、有效、文化的小学数学课堂[J].现代交际,2020(02):205+204.

[3]林活强.小学数学有效课堂创建的意义[J].教育观察,2019,8(29):122-123.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