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研创学习下研学单的设计与使用

日期:2021-05-17

夹江外国语实验学校  雷艳

【摘要】教师从学情出发,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学习工具,这就是研学单。“研学单”力求体现“学为中心,为创而学”,旨在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培养学生自主能力,为课堂教学指引了方向。将“研学单”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与能力以及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研学单;自主能力;课堂教学

 

“研学”一词近年来在教学中流行较广,所谓“研学”即探究式学习,是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学习环境中,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学习过程,力求体现“学为中心,为创而学”。这既是学习的目的,又是学习的理念方法和模式。研学单的使用,旨在让学生通过小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方式主动探究,共同参与了问题的讨论与交流。正是这样的课堂能够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研学单的重要性在于它既是教的抓手,又是学的动力。基于对研学单的认识,本人认为,研学单应分为三个方面。

 

一、课前导学,夯实基础

以预习单先学,课前导学,激发学生经验,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做好充分准备。在以往的课堂上,由于时间的限制,学生往往对某些问题只能进行“浅思考”, 而课前让学生通过研学单自学,让他们课前先思考,无疑给了学生更大的空间和舞台。当每位学生都带着准备进课堂的时候,我们根本不需要担心他们的想法不够丰富和深入。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田忌赛马》这一课为例:

研学单(一)

1.本文选自           的《              》。

2.孙膑,华夏族,        时期齐国军事家,是       的后代。代表作品《           》。

3.我会读

输赢       引荐          赏识        脚力  

摩拳擦掌   出谋划策      胸有成竹    跃跃欲试   兴致勃勃   

此部分研学单,学生课前完成。分为三个板块,检测到了三大学习任务:收集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结构;自主学习字词,扫清阅读障碍。课前导学设计达到了两个目标:既考查了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又扫清了阅读障碍,为学生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二、课中研学,厚积薄发

语文教学中应积累,有“厚积”才能“薄发”。对于语文学习永远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必须踏踏实实地学好每一步,并且在抓好基础的同时,还要有梯度教学而课中研学的设计应该是在了解学生学情节基础上设计的,并且是螺旋上升的,既要有每个学生都会做的题,又要有值得学生研究和分享的好题,使得每一个学生在语文课堂上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这样的设计,这不仅是对基础知识的提升,还可以拓展孩子的思维,更能帮助孩子思考、探索。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田忌赛马》这一课为例:

研学单(二)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输赢(yín)   拳头(quán)   摩拳擦掌(cā)

B.推荐(jiàn)  孙膑(bìng)   出谋划策(cè)

C.田忌(jì)    对阵(zhèn)   兴致勃勃(xìn)

D.猜测(cè)    赏识(shǎng)  胸有成竹(zhú)

2.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赏实      摩拳擦掌      胸有成竹

B.脚力      跃跃欲是      兴致勃勃

C.引荐      取得信任      出谋划策

D.军师      微微一笑      不动生色

3.读完课文,我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中研学:分为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两个部分。第一课时,教师借助研学单(二)1.2小题,通过两道选择题,检测学生自学字词的效果,以巩固基础。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在研学单(二)中设计了第3小题——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研学单(三)

 1.连一连,并填写齐威王和田忌赛马可能出现的结果。

               齐威王         田忌     

         图片1.jpg

最终比赛结果是      ,你想用哪些四字词来夸夸孙膑?                                

                                                                                        

在第二课时,结合本单元语文要素:了解任务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需要带领学生梳理孙膑排兵布阵的过程,并得出比赛的结果,所以,在此设计了该课时的研学单(三)第1小题,这一题体现一个先决条件: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快不了多少。此题旨在让教师搭建支架,创建结构化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揣测人物的内心,了解人物思维过程,加深课文内容的理解。此研学单的使用,学生通过判断每次这样布阵可能出现的结果,选择最优方案,揣测人物内心,从而感受到孙膑先认真分析观察到的实际情况,再选择合适的对策,达到预期的目标,更好地理解孙膑的思维过程。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最终达到了一个关于理解思维过程的结构化认识,那就是走进人物内心。最终达到达到巩固课文内容、积累描写人物品质的词语的目标。

2.用关联词语把下面三句话合成一句话就说明田忌转败为胜的原因的话。

1)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

2)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比田忌的马快不了多少。

3)田忌只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就转败为胜了。

                                                                                         

                                                                                                                                                    

  在此题的设计中,通过用关联词将三句话连起来,不仅让学生明白了田忌反败为胜的原因,还厘清了孙膑以智取胜的思维过程,同时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研学单(四)

拓展阅读。

围魏救赵

   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余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军,而孙子为师,居辎(zī)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撠(jǐ),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译文:

之后魏国攻打赵国,赵国情势危急,求救于齐国。齐威王想要以孙膑为大将,孙膑推辞谢绝说:“受过刑(膑刑:挖掉膝盖骨)的人不能胜任.”于是就用田忌做将军,而以孙膑为军师,坐在辎车(古代一种有帷盖的大车)之中,坐着出谋划策.田忌想要引兵去赵国,孙膑说:“(那些)解开杂乱纠缠丝线的人不是整个去拉,劝救斗殴的人不必参与械斗,避开激烈之处而直捣空虚的地方,使(紧张的)形势受到遏止,事情就自然解决。现在梁国(魏国,都城大梁,因此也称梁)攻打赵国,精兵锐卒一定都用在国外作战,而老弱残兵留在国内。您不如引兵快速趋向大梁,控制魏国的交通道路,冲击魏国虚弱的地方,它一定会放弃攻打赵国来自救。这样我们就一举解开赵国之围并且坐收魏国失误(之利)。”田忌听从了建议.魏军果然离开邯郸,与齐军在桂陵交战,(齐军)大破梁军。

1. 把文言文读准确,读通顺。

2. 孙膑想了一个什么计策,解了赵国之急,请找出相关语句,用横线划出来。

3. 你从这些语句中再次认识了孙膑,能用简短的话评价他吗?

结合本单元第一篇文章小古文《自相矛盾》,为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小古文的学习方法,也为了加深学生对孙膑足智多谋的认识,设计了课中拓展阅读——《围魏救赵》,通过三个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思考、探索。

三、课后展学,迁移提升

学生学习课文后,教师推荐学生课后阅读《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帮助他们从课内走向课外,丰富他们的知识,拓展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能力。

四、总结

研学单的设计呈现于课前、课中、课后,紧扣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既注重学生知识的创生,又着眼学生能力的创建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进行自主学习,实现了持续发展创生学科关键能力,真正体现了因文施教,为创而学。

【参考文献】

1课前研学单是学生有效预习的保障D.太原:白益仙

2]浅谈研学单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D.南京:周煜,2018:11-28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