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江外国语实验学校 王琴
【摘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举足轻重。小学生思想品德的高度不仅决定着自己人生的发展高度,同时也决定着未来国民的整体素质与修养。小学生品德发展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合力的结果。其中,家庭教育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是奠定小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格的基石。
家庭是孩子思想品德产生的最初场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因此,孩子思想品德的发展、人格的形成离不开家庭教育的影响和作用。
目前,我国小学生思想品德总体上还可以,绝大多数小学生都可以做到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尊重师长,遵守公共秩序、热爱学习,追求进步等,但也在存一定的问题,例如,理想信念淡化,功利性强、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脱节、意志力薄弱,心里承受能力差、以及未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关键词】小学生 家庭教育 重要性
一、现今家庭教育的现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家庭教育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要紧密结合。特别指出:“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
孩子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更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而现在不少家庭在孩子的教育上认识比较片面,存在种种误区。这些误区的存在,往往导致现在的学生学习好、品德差;有特长、无能力;高智商、低情商等等不良现象。
(一) 家庭教育方式有失偏颇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应当学习西方教育模式,进行所谓的个性培养,任其自由发展,对孩子放任自流。重养轻教,对孩子的爱已经有悖初衷,思想上放任,使孩子骄横跋扈;物质上优越,使孩子养尊处优,比富比阔;导致了孩子容易出现情绪失调和品德问题等。
(二) 家庭教育过多溺爱,学生缺乏爱心和责任心
在一些小学上下学峰期,不难看到一些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背着书包送孙子、孙女上下学。而这些学生从学校一出来,也习惯性地将书包扔给他们。在一些家庭,明明是学生犯错误导致一些后果,家长却袒护说出这样那样的理由,还有一些家庭,孩子在外面惹事生非,已经触及到道德品质问题,父母不但不及时教育,却夸孩子有胆识、好样的等等。
(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占有相当的比重
家长们常常把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遗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而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较高。具体表现在:其一重视分数。孩子的成绩,是家长最关心、最敏感的话题。其二舍得投资。不少家长为子女请“家教”、买《参考》、或者亲自辅导,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一切为了孩子的分数。除了叮嘱孩子学好学校的功课以外,课余时间又陪孩子奔波于各种辅导班之间。在家长的心目中,这就是“责任”。
二、如何做好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阶段是培养一个人的生活、学习养成好习惯的阶段,是为以后进入中学、大学以及今后走入社会工作打基础的阶段,这个阶段基石打的是否牢固,甚至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孟子言:“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家庭良好的家风,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影响。孟母三迁、岳母刺字……这些历史的故事都在告诉我们家庭的教育理念的重要性。
第一,培养孩子关心集体的品质。要从孩子关心父母、家人、老师、朋友开始,懂得尊敬长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对于孩子的纪律教育,一是培养孩子自我控制的意志力;二是培养礼貌知识的教育。
第二,团结友爱品质的培养,关键是孩子性情的培养。要让孩子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同时要学会谦逊忍让,要教育孩子学会宽容他人,这是现代社会人际关系融洽的根本,这样才会广交朋友,易于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立足、生存。
第三,勤劳节俭的品质要从孩子的日常生活做起。家长要注意让孩子懂得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劳动果实才是最甜蜜的,让孩子们从小懂得生活的艰辛,财物的来之不易。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今后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学生要有较强的学习自觉性。有了自觉性才能去主动学习,也就减少了家长“管”的时间。但是,孩子自觉性的养成却是一个漫长而严格的过程,而且必须在小学之初养成。以四年级学生为例:四年级是一个教学转折点,也是一个关键期。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要发挥关键性的作用。比如:我要求班上学生,每天都要养成完成预习,及时巩固复习旧知的习惯。而这些作业大多是要去反复读、记,在家听写、默写,有些熟记、背诵的内容不能在书面上体现出来,就需要家长的配合。家长对孩子学习关心的程度直接决定了孩子学习习惯的良好以及学习成绩的好坏。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很多学习的习惯都是在家里及身边人的影响下督促形成的。长时间坚持检查孩子的预习作业、复习作业,班上学生的预习效果十分好,很多生字、词语在课前就掌握,节省了大量的课堂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四年级的课堂重点也更集中在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和情感的体会上。除了预习的好习惯,我们还有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锻炼身体的好习惯……这些好习惯的培养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靠的是学校的培养和家长的全力配合,而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都值得我们积极推崇。
(三)不要溺爱孩子,提高孩子自主意识
以四年级学生为例: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生活经验,积累了一些学习知识,对事情有了自己的想法,希望能独立地去处理一些事情。所以父母对孩子的爱应有节制,有原则。结合四年级学生现阶段的身心特点,首先,涉及孩子道德品质方面的问题,作为父母、爷爷、奶奶必须立场坚定,守得住底线,不能给其任何理由,造成得寸进尺。其次,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适当地节制“爱”,让孩子有自由发展的空间,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接受挫折教育,锻炼意志;接受劳动教育,提高自立、自理能力;接受情感教育,提高情商。
如四年级学生在七单元作文中“给_____的一封信”中写到:妈妈,我有很多心里话想对您讲,只是一直没有机会,借这次写信的机会,我想给您提一些意见。
妈妈,您给我的爱的确是无微不至的,可是,您对我过分溺爱。在家里,我不知不觉地当上了 “小公主”,洗碗、扫地、叠被子,一切事都由您包揽了下来,就连我参加活动,您也是一百个不放心。我已经长大了,您应该让我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呀!
除了生活,您对我的学习也非常关心。每天我做作业时,您总是在一旁辅导、陪伴。每次考试过后,您都会和我一起分析试卷上的错题,分析这次考试有哪些做得好的地方和做得不足的地方。对于这些,我真的非常感谢您。可是,周末的时候,我能不去上那么多补习班吗?我希望能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看一些有趣的课外书,和同学一起去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增长自己的见识。
妈妈,您对我的爱、对我的付出,我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对您的感激。可是您包揽了我生活中的一切大小事务,使我除了学习,其他的事都不用操心。这样下去,长大后我该如何自立呢?难道您希望今后我的事业还要您您来包办、代替吗?妈妈,请您打开鸟笼,让您的女儿像海燕一样迎着暴风雨展翅飞翔吧!
读到这里,不免感叹四年级的孩子其实很需要家长的沟通和理解,需要我们多去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他们需要什么?没错,是理解,是关心,是爱护,是一个家庭的良好的教育。
(四)家长要信任孩子、赏识孩子
孩子是新生力量,相信孩子,就是相信自己。每一个家长,都应该对孩子有充分的信心。近年来,提倡赏识教育,鼓励和激发孩子,让孩子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赏识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赏识孩子所取得的点滴进步,甚至要学会赏识孩子的失败,让孩子感到家长永远是他的后盾。
以四年级孩子为例:每个班上都有后进生,而这些后进生在学习上已经落后于其他孩子了,对自己及其不自信,但是家庭教育的不同,孩子的表现也不同。班上的小陈和小张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对于文字的感悟和理解都不是最敏锐的,所以成绩一直都是忽上忽下,不优秀。而家长对孩子成绩的关心,有很大的不同。小陈的家长看中分数,说分数能说明一切,考查了一定是你不认真、粗心、马虎,不举手发言,你上课再不认真,我要和你老师沟通,再发现你考那么点分数,不认真学习,我就要收拾你。而小张的家长恰好相反,他们和孩子一起分析试卷,分析错题。先和孩子分析试卷哪些地方没有扣分,然后进行表扬,说明你这些知识掌握得很好,继续保持。然后再和孩子对出错的地方,特别是失分严重的地方进行深入地分析,联系课堂表现、发言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和孩子认真分析错因,并制定有效计划,及时弥补这些不足。所以小张的成绩逐渐提高,而小陈的成绩还是忽上忽下,上课发言也越来越少了,也没有以前那么自信了。如果家长对孩子多些肯定和鼓励,那孩子的学习状态会好很多。
除了教师的关注和帮助以外,注重对孩子各方面能力培养的家庭的后进生,要比一味职责和只关注成绩、结果,给孩子增加无形压力,威逼利诱的家庭的后进生要开朗、自信许多。更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有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会把握,借此展现自己的闪光点。比如在足球赛、运动会上,一些成绩虽然不怎么好的同学,在家长的鼓励下,勇敢参赛,在另一个领域照样发光发热。孩子也更乐观,学习充满了积极性。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将闪光点放大,让闪光点成为他照亮和弥补其他方面的优势。
(五)家长“做好孩子的榜样”
孩子是最会观察和模仿的人。家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将成为孩子学习的范例。孩子们最易从模仿的角度来把握事物,如果家长是一个主动关心人、帮助人、理解别人的人,那么这种爱一定会通过蕴含其中的行动渗透到孩子的心灵,在他的身上反应出来。
学生做作业时家长似乎是“陪着”,其实他是手机不离手,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那么孩子的注意力难免会受到影响。可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家长要起好模范带头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不要急功近利,切莫想在短时间内想要塑造出完美的学生。教育是一门慢艺术,容不得半分心浮气躁,在教育的前进道路上,家校携手,共谋孩子未来。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 《家庭教育》作者:陈鹤琴
3、 《读懂孩子》作者:萧斌臣
4、 学习做父母[N]. 尹建莉. 中国青年报. 2011-06-01 (012)
5、 家庭教育应注重“精神喂养”[N]. 薛艳宁. 榆林日报. 2019-11-07 (005)
6、 班主任应关注家庭教育指导[J]. 陈俊英. 江西教育. 2006(11)
7、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研究[D]. 候利兵.温州大学 2019
8、 学龄初期儿童独立性现状及家庭影响研究[D]. 陶孟雪.上海师范大学 2018
9、 《教育心理学》(美)伍尓福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