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江外国语实验学校 王诗语
【摘要】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困此,在低段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和训练尤为重要,老师在课堂上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产生情感共鸣。它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又能使学生在朗读中达到与文本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但是,低年段的孩子刚接触语言文字,能够将文章读通顺已经不容易,要让他们做到正确地把握文章,有感情地去朗读还有较大难度,所以就会出现朗读不正确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在语文课堂中对学生的朗读要多加指导,实施有效的朗读策略,从而提高孩子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和朗读能力。
【关键词】朗读教学 低段语文 朗读手段 朗读指导 朗读策略
朗读能力是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一切学习都应建立在朗读的基础上,低段的课文绝大部分都要求孩子学会朗读课文,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训练,在语文学习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是学好语文的重要基础,但是对于低段学生来说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从中领悟感情,引起情感共鸣还有一定难度,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致力于将朗读教学渗透其中,并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下面我将以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为例浅谈朗读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渗透措施。
一、好的方法配合好的范读。
范读是朗读训练的一种重要方式,低年级学生的语感还没有成熟,如果由着他们去读,对他们今后的朗读有很大的影响。低年级学生的模仿力很强,因此,范读是很重要的。
二年级的学生接触朗读已经一年有余,他们不仅会把生字连起来读,还掌握了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停顿,段与段之间的停顿,但是对于一个长句子如何停顿,短语和短语之间的停顿还存在问题。而进入二年级,课文的句子也有所变长,要想把所句子读通顺,尤其是长句子,就要引导学生读好停顿,所以作为老师,就要教给他们更进一步的朗读方法,告诉他们一个长句子中应该在保证词语短语不被拆开的情况下做适当的停顿,但是,究竟要在什么地方停顿才合适呢?学生还是不太清楚,这时,我就告诉他们,一个句子中的词语和短语,如“的字短语”中间不能被打断,要连贯读完,如在指导朗读“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这句话时,由于句子较长,学生把握不好停顿,因此无法将句子读通顺读流利,这时,我便引导孩子们找一找这个句子中的词语和短语,如“看见,叶子上,一些蚜虫”,让他们明白这些词语短语中间是不能停顿的,再来读这个句子他们就大致能感受到那些地方停顿了,随即,我再引导学生听我范读,这样一个较长的句子就能流利通顺地读出来了。慢慢地,学生就掌握了停顿的方法,能正确停顿了。但是,朗读仅仅学会停顿是不够的,还要教给学生读好轻声、儿化和各种句子的语气的方法,如“我要的是葫芦。”这个句子虽短,但是出现了两个轻声字,这时不仅要告诉孩子们轻声读得轻又短,还必须要老师亲自示范,让学生感受模仿这种轻声的语气,这些方法光靠讲是不行的,教师要作必要的示范指导,当学生练了几次都无法达到朗读要求时,教师可以范读,如:你们听听老师这么读,听听老师读的和你读的有什么不一样?你能试着模仿老师的读法读一读吗?这样的提问必然引起学生的注意,引起他们朗读的兴趣,使他们在教师的范读中学到具体可感的朗读知识和技巧。
二、 创设情境,悟中读
情境教学法在低段运用较为常见,很多老师在教学中都会选择性地采用这种方法,来为学生创设一个特定的情境,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的课文内容,综合利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如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文第一段时,通过出示葫芦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葫芦的样子,引出葫芦藤、葫芦叶、葫芦花、小葫芦,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葫芦藤葫芦叶葫芦花小葫芦的样子,这样的葫芦多么可爱啊,直观地感受到葫芦的可爱从而激发出学生对这些可爱的小葫芦的喜爱,这时再来引导孩子把这种可爱和喜爱的感觉读出来,学生就能立马从情境中感受到作者和他们一样的喜爱之情,从而达到情感的共鸣,在悟中读,读中悟。
三、 角色扮演,边演边读
低段的孩子对于角色扮演和游戏等直观性的活动有较大的兴趣,表演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富有童趣,适合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表演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突现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主人公或课文中所描述的对象去感受事物,感受生活,体验情感。在训练学生有感情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有感而读。在朗读中可以通过扮演文中不同角色,角色代入,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人,这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你会怎么想,你能试着做一做他的表情吗,你能模仿他的语气来说一说吗?”等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深入角色,例如在学习“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虫更多了,”这句话时,通过角色扮演,假如你就是这个种葫芦的人,看到自己这么喜爱的小葫芦都掉了,你的心情怎么样?当你难过的时候你是怎么说话的?观察图片,这个人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请你也做一做这个表情。让学生通过模仿人物表情,动作,体会情感,在角色扮演中进行朗读。
四、 合理点评,及时反馈
在课堂教学中,朗读评价至关重要。恰当地评价,能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促进低年级学生朗读快速成长。学生互动评读,提升感情朗读的能力。学生之间相互进行评价,往往更具有吸引力,因为来自同伴的称赞和认可,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归属感等。学生相互评价的方式很多,可以同桌互评,小组互评,也可以全班互评。在初读课文时,学生读完后,我经常这样组织学生评读,如“你觉得他哪个词读得特别准?”“你觉得他哪句话读得特流利?”“你想给他提点什么建议,让他读得更好?”在感悟之后组织学生朗读评价,学生也会从欣赏的角度去评价同学的朗读,以善意的提醒去帮助同学朗读。
总之,要使低年级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有滋有味的朗读中来,以增强他们对语言的感受力,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只要我们教师能认真地教会学生方法和注重朗读,想方设法让每一个学生在任何一个机会中得到锻炼,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感情地朗读,相信语文课堂会越来越充满生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2]王迎花.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J].美术教育研究,2019(04)
[3]尹红.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11):125+127.
[4](美)L.迪安·韦布著.陈露茜,李朝阳译.美国教育史:一场伟大的美国实验[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312.
[5]肖慧琴.探析小学语文教学方法[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33(04):249-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