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日期:2021-04-30

单位:夹江外国语实验学校  姓名:徐欣颖

 

【摘要】

在小学三年级的教学中,学好语文首先就要把阅读能力提升上去,阅读在语文教学中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我们只有通过合理的方法去进行对小学生的阅读培养,才可以帮助小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还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是培养兴趣的关键时期,所以加强对于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也是一个非常有必要的阶段。一个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习质量的提升和学习效果的增强都会有所帮助。所以,每一个小学语文老师都在一直在不断地努力提高阅读教学水平,本文将根据目前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策略。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引言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小学的教育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阶段,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启蒙中,也是一个非常容易培养兴趣的年纪。老师们要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对学生进行充分的指导,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童心,要学会从学生的角度去激发他们对于阅读的爱好,为学生铺垫一个美好的台阶。通过阅读,他们可以在书籍中搜集到很多有用的知识,引导他们去主动思考,反复琢磨,继而把这些知识变成自己的,来帮助自己走更远的路。小学生阅读能力水平的提高会增强他们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增强他们的民族荣誉感;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同时也能让他们全面发展,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1、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1教学模式有待丰富

在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当中采用的教学模式都比较单一,经常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去上阅读课,再加上教学方法的欠缺,甚至连最基本的主要教学任务即帮助孩子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都没有到位。在阅读教学中,一部分老师会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墨守成规的去教学,长时间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会让孩子完全丧失对阅读的兴趣,严重影响学生的阅读质量[1]。另外,现在网络比较发达,还有部分老师备课时在网络上搜集大量的资料,为了课程进度把找到的资料进行揉合整理,从而大大减少了对传统阅读的耐心和积极性,渐渐地抹去深入去研读文章,更不会换位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传授知识。

1.2缺少感染力

学生在学校里肯定有喜欢的老师,也有不喜欢的老师,这样的情况是因为不同的老师带给我们的感受不一样。你喜欢的老师在上阅读课时,会营造气氛,会将课本上的知识通过各种方式讲出来,会让学生觉得开心,让大家感觉特别舒服,并且收获颇深。这些老师讲课都是有感染力的,他们考虑到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把长篇的阅读分层次拆开讲解,把短篇的阅读讲得更加细致化,让学生不知不觉就会产生共鸣,相反,如果一个老师上课过程中缺乏感染力,没有精心的设计,很难吸引到学生,更加不会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气氛之中了,也就会大大降低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1.3学生难以将自主性发挥出来

长期以来,老师在阅读教学时为了省心省力,就有可能会忽略学生的阅读自主能力。上课的时候很多老师拿着参考资料,站在讲台上机械的告诉大家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介绍、文章内容,然后把自己理解的主观内容灌输在学生的脑子里[2]。学生只是一味的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想法还没有表达出来就被扼杀在摇篮里了。如果在课堂上很难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就会难以充分发挥自主性,感情更不能投入其中,这样阅读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2、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升教学有效性的相关策略

2.1丰富教学模式

时代在进步,教育模式也在不断地革新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适应不了新时代了。所以,我们要不断的改变教学的观念和方法。不仅要深入的去理解教材中的意思,反复的研究文本内容,对于文中的知识还要十分注意,有一些比较难以攻克难以理解的内容,更要耐心地讲清楚讲明白,有方式方法的去和学生交流。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也应该找到学生的优势和优点,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首先一定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其次要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最后要结合教学实际,合理地实施教学。比如在进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一课程的时候,可以利用一些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让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活泼,可以把阅读故事变成一个个的小动画,不仅更加吸引学生的眼球,让他们开心快乐的读书,让读书变成学生心中的一件趣事,还能让他们渐渐就学会了欣赏并理解书中的文字。在下课后,要多多举行一些和阅读有关的小游戏,比如让他们成为书中的主角,给故事画一张画,朗读比赛等等,让他们在各式各样的小游戏中爱上阅读。

2.2强化感染力

有的时候,我们很容易被一些事情吸引注意力,首先肯定是我们对它感兴趣,才使得我们想要更深一步去研究它。同理,我们对阅读的兴趣也可以用此来激发。身为一名小学三年级语文老师,我们要去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读书的乐趣,让他们体会到读书带来的优势,然后激发他们心中的主动去读书的意识,渐渐转变成一种潜伏在身体内部的动力。通过对学生的不断激发、磨练,也就会逐渐的养成一种阅读习惯,以至于以后也能够热爱阅读。在教师讲完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之后,还需要针对于这次课堂的学习任务,再进行课外延伸。增加学生的阅读量,逐渐的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知识储备也会增多,阅读能力也就自然而然的取得进步了[3]。在设计教学时,我们可以只规划一个大框架,里面的小内容要通过教师采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去引导学生进行补充,这样就很容易带动学生去自主阅读、主动思考。

2.3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在教学过程中,核心主体是学生。想要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魅力,就应该开展自主性阅读教学,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比如在进行《读不完的大书》这一课程的时候,我们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分组教学,每六人左右一组领取阅读任务,一起阅读的过程中可以让他们讨论一下自己的意见,并在讨论之后进行整理发言,接下来让每个小组来进行阅读比赛,这样就大大提升了孩子们对阅读的兴趣。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一个人良好的习惯大部分起源于小时候,特别是小学时期,我们要在最好的时期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三年级的阅读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要教会孩子正确的方法,把他们内心对读书的欲望给激发出发,从而变成一个主动去读书去学习的人。因此,一个合格的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老师应该教会学生认真读书,坚持不懈,帮助学生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陈荣贵.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 考试周刊,2020,(86):19-20.

[2]祝艳.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1.

[3]王艳艳.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实用策略探析[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08):188-189.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