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处更细,让教学落实润物无声”

日期:2020-09-21

夹江外国语实验学校  张玉君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教学内容丰富,拼音教学有相当的难度,识字教学任务重,写字要求高,再加之平时的教学时间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学有所获,学得快乐,是我本期重点研究的一个内容。在教学中,我更多的将教学时间让位于学生,鼓励他们去发现,去练习。同时,我简化教学语言,让学生听得明白,听得轻松,从而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并达到学习的要求。教学中,从细节处进行精心设计,让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的落实,将教学效果最大化。

一、巧用儿歌助理解

一年级的小朋友年龄非常小,从幼儿园过渡到规范的小学语文课堂学习当中,跨度相当大,因此在实施教学时要考虑适当降低学习的坡度。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识字写字拼音的教学中,巧妙地融入儿歌,可以帮助小朋友们理解,让教学效果得到显著的提高。

例如:在教学拼音的标调时,不少的规则很容易弄混淆。一年的小朋友要弄清,就更难了。因此我编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韵母妈妈出去了,送快递的韵母叔叔来了,就要请单韵母小朋友们来帮忙收。他们可有秩序了,从来不乱,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韵母宝宝们早就商量好了顺序。这时,出示标调儿歌:“a,o,e,i,u,ü”六兄弟,老大在时找老大,老大不在找老二,老二不在找老三,i u一起标在后。”特别是i u,他们两个小伙伴遇到想做的事互相谦让。他们早有约定,谁站在队伍的后面就标谁。也将小朋友相互谦让的做人美德巧妙地融入其中。有趣的儿歌让小朋友们轻松地理解的标调规则,并能马上运用,学习效果非常好。

二、 巧用插图练语言

一年级的小朋友虽然非常小,但是语言的理解与表达的基本功训练也不能落下。利用插图色彩鲜艳生动形象,巧妙地把插图转化为课堂教学的素材,让学生仔细观察,在观察中进行表达,在表达中融入理解。这样达到了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画》这一课中,我让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画面,先找一找画面上都画了哪些景物?他们说有“山水花鸟”;接下来观察景物的色彩,用上叠词;小朋友们说“青青的山”“红红的花”“静静的鸟”;在观察的基础上让他们感受到画面的美丽,再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来“远处有青青的山,近处有红红的花。”“有一只鸟儿停在树枝上。”于是我将美丽的画面转化为生动的语言,让学生闭着眼睛想象画面。“青青的山,山峦起伏层层叠叠;弯弯的小溪似乎一路欢歌,春天到了百花盛开,树枝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它似乎也陶醉在了美丽的情境中。”小朋友们想象画面,似乎也感受到了画面的意境。最后,我进一步引导:作家们用他们的画笔将大自然中最美的时刻定格在了画上,人们每次欣赏时,总会找到美的享受。这就是艺术带给我们的快乐!所以希望小朋友们以后也将观察到的美的画面用画笔画下来,也带给别人美的快乐吧!

三、巧用头饰引注意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不仅让学习变得有趣,也让教学变得更加生动。一年级小朋友的注意力,大约在15分钟左右。整整一节课的学习就很难坚持。其中还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铅笔,橡皮等小玩意儿非常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我们就应该利用头饰等教学用具,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进行教学。

在学习《比尾巴》《青蛙写诗》《雪地里的小画家》这样的课文时,选出里面的小动物角色,彩色打印图片并制成头饰,在激励学生读好课文时使用。在读课文的时候,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好,并鼓励读得最好的小朋友可以带着头饰表演朗读。这样,小朋友们读书的积极性特别高。接着进行情景设置。读《比尾巴》一文中,让一个小朋友充当森林大王,让三个小朋友分别代表猴子,兔子,松鼠。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一边读一边加上文中相关的动作,小朋友们读书的积极性就更高了。最后,再让全班小朋友们一起参与到小组里分角色朗读,让每个人都取得了读书方面的丰富体验。      老师借助头饰等教学用具,变换读的多种形式,有齐读、指名读、分组读、比赛读、角色配合读等,多种形式相互穿插,互相补充。这样学生不仅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还体会到了读书的趣味,读出了情感,也提高了读书的效果。

四、规范写字三步走

写字教学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之一。由于写字处于起步阶段,一切从零开始。既有对笔画的认识,又有对生字笔顺的掌握,还有字在格子中占位的引导。几个方面的要点让一年级小朋友一下子掌握,特别特别的难。于是,我将这几个难点进行了分散处理。第一步教学新的笔画名称,记住笔画名。第二步是笔顺的认识,并进行一两次的书空。第三步指导学生观察,进行占位的点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发现小朋友们确实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教学“鸟”的书写时:首先教学生认识新的笔画“ 竖折折钩”。在反复书空与认读中确定了对笔画的认识后,再来认识“鸟”的笔顺。接着一边示范一边让小朋友们观察写字要领。横折钩的起笔与撇的收笔是紧紧挨在一起的,横折钩写得要稍微小一些,竖折折钩要稍微宽一些,这样才能将下面的长横托住,并且在横折钩和竖折折钩相遇的地方中间还留了一个小缝隙。边示范边让小朋友们观察,然后将他们观察的内容转化为儿歌,让全班共同说——“中间留了小缝隙”,加深对写字要领的理解。“起笔挨着撇末端,横折钩小一些,竖折折钩宽一些,稳稳托住一长横。”最后,让学生描红书写,就能够清晰地把握写字的要领了。在教学中,确实发现了学生写的字非常美。

教学“心”的写法时,第一步突破“卧钩”的名称;再认识笔画特点,“小朋友们,这个笔画有点调皮,它是卧在地上,因此它的名字叫卧钩。”接着让学生理解“心”的笔顺;最后认识笔画的占位。三个点如何去分布,这是写“心”这个字最大的难题。首先突破左点的写法,强化“左点”是起笔之后往左边点,“卧钩”的起笔与左点互相呼应。上面的第一点比第二点略高一些,第二点和第一点并排行进,要略低一点但要略大一些。三个点呈现不一样的姿态,所以非常好看。汉字的书写有丰富的变化,不让人觉得单调。

总之,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因为学生年段的特殊,因此课堂教学就有了相应的特殊性。无论怎样的方式,课堂教学都要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创造出适合低年级学生的教学环节。课堂上,多多使用儿童化的教学语言,简短有趣,易懂易学。这样,让看似简简单单,实则是用心创造,保证了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达成了最好的教学效果。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