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生活中 ——浅谈《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方法

日期:2020-09-21

夹江外国语实验学校  刘牧源

 

2019年冬,我有幸参加夹江教研室举办的小学道德与法治竞赛活动。这次跨学科的教学竞赛,使我对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认识更加深入,在充分认识到它与语文学科——这门与它相似又完全不同的学科的异同的基础上,我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教学设计方法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紧抓“育人”和“生活”的学科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语文学科是一门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兼顾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的学科。它既具有工具性,也具有人文性,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以实现学生个人的自我成就。而道德与法治则不同,比起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它的育人目的更强,更重视学生行为规范的指导,以实现学生个体的社会化,为学生未来走进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鉴于此,道德与法治学习的知识或素材更多地来源于生活,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并最终回归生活,它的生活性比任何一门学科都强。这就要求教师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设计中,一定要紧紧抓住它育人性和生活性,针对学科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二、从生活中攫取大量真实鲜活的素材,用于教学设计

俗话说得好:“语文就是一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可是装的内容多了,语文教学脱离了语言文字的运用,就会变得不伦不类。所以,在语文教学设计中,生活素材只能作为辅助和点缀少量、适当地使用。而道德与法治的这个“筐”就不一样,教师需要往里面装入大量的生活素材,引导学生徜徉其中,在各种鲜活的素材里发现问题,拓展认知,寻找方法,将知识实践内化成自己的道德与法治素养,运用所学解决自己生活过程中真实存在的问题。

四年级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要求学生学会承担自己身为家庭一员的责任,为父母分担家庭重担;要求他们正确认识网络化的现代信息社会,能够遵守信息社会与人交流的规则;能了解现今中国面临的环境压力,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减轻环境负担。这些知识可称得上简单易懂,不存在太大的教学难度。可是,在教学中若只是教授知识,让学生理解背诵知识的定义,如:环境污染有哪些?虚假广告的坏处?怎么变废为宝……那么学生就只是“知道知识”,而称不上“理解”,更谈不上对所学进行运用内化,更不必说形成自己的道德与法治素养了。所以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离不开对生活素材的大量攫取。如果缺少了鲜活而真实的生活素材,那么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就缺少了灵魂,只见其形不见其神,流于形式,学生的学习只会味同嚼蜡。所以在第9课《正确认识广告》的教学设计中,我从生活中攫取了大量的生活素材结合教材进行教学。如:对通过广告购买的产品表示不满意的同学的故事录音;央视新闻揭露虚假广告欺骗消费者方式的视频;能够证明虚假广告给消费者造成经济损失,危害身体健康,给企业信誉带来不良后果的真实新闻案例;学生耳熟能详的新闻广告词和广告图片;淘宝网购按摩椅买家的评论截图……在这堂生活化的课堂里,学生学习劲头十足,师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教学目标的学习。

三、创设具体的生活化的场景,对知识进行学习与运用

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的在帮助学生实现个体的社会化,所以,课堂所学的知识必定要落实到运用,回归到生活。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以实践活动为主,在课堂中创设真实的生活化的场景,帮助学生学以致用。

在“识别广告的小招数”这个知识点的教学中,如果只是单单出示4种广告的常见招数,那么教学既无趣味,也无效率,所以我通过广告词接龙、广告词设计大赛的方式,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认识广告的常见招数。

师:广告虽然有不可信,但有其可取之处。没有了广告会给我们的购物带来极大的困扰。所以,要想不被广告牵着走,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我们必须学会识别广告的“小心机”。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慧眼识广告”。

师:(活动一)第一个心机很不起眼,却能让它的商品深入人心,不信,咱们试一试(出题):

海的味道——我知道,波力海苔。

士力架,横扫饥饿——做回自己。

师:为什么你们都会背了?

生:因为它反复出现,你们耳熟能详。

师:简单的词语,朗朗上口的语句,商家就这样让你记住了让他的商品。这就是广告的第一个“秘密招数”——简单重复。

师:(活动二)剩下的两个套路,分别是(出示图片)。接下来请同学扮演商家,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为你的产品设计一条广告词。

师:下面是三位同学设计的广告词。你们是否能看穿他采用了哪种“小招数”?

出示设计的三条广告词:

①跳楼大甩卖,通通二十块!       

②电视电脑电冰箱,买一送一,走过路过别错过!

③xxx学习机,百分之九十家长的选择!心动不如行动,别让您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师:设计者们分别用了哪些广告小招数?

生:第一条是利用贪便宜的心理。

生:第二条也是利用贪便宜的心理。

生:第三条是利用从众的心理。

就这样,再具体的情景中,学生在知识的学与用中来回穿梭,不着痕迹地掌握知识点。

在对“运用广告知识学会理性购物”这一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时,我预料到学生很容易就回答出:要听听别人的意见,货比三家等办法,但是在此之后,则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拓展认知。而这种拓展又怎么比得上学生自己在情境中实践,归纳后得出的知识来的深刻呢?所以我设计了超市大减价(实体店购物)和网络购物这两个具体常见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归纳平时理性购物的方法,拓展“按需购买”“看实物”“看保质期”“分析筛选有价值的评价”等方法,在情景中归纳方法,再在生活化的场景中运用,变知识为能力和素养。

(活动一)

1.现在我们来到了一个热闹忙绿的家家乐超市购物,正好碰上超市大减价,远远的传来了一阵叫卖声:可口可乐买一送一,两瓶只要三块八!两瓶只要三块八!我来采访一下,你会买吗?

生:不买。

师:为什么不买?

生:我不喜欢喝可乐,他卖得再便宜我也不想买。

师:他的回答里藏着一个做理性消费者的方法——买自己需要的商品,不被买一送一所诱惑。这就叫做按需购买。(板贴:按需购买)

生:我要要买。我喜欢喝可乐,而现在又这么便宜,干嘛不买呢?

生:我不同意,卖这么便宜万一是假货呢?

师: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看看实际的商品了。如果是真的呢?

生:我觉得还要看看保质期,如果快过保质期了,买回去却发现根本喝不完,太浪费了。

师:从他们的意见里,你们发现一些做聪明消费者的方法没有?(板贴:看实物 看保质期)

(活动二)

除了实体店,现在网络购物也很火。

刘老师最近想给家人买台按摩椅,于是浏览淘宝网,选中了这2款商品,对着几万条评论留言,我看花了眼,不知道选择谁购买才好。请你们给我出出主意。(出示网络购物评价截图)

生:我们要买第二件产品。

师:为什么不买第一个产品?

生:差评太多,说明质量不好,不能买。

师:面对好评如潮的这两件商品,我又该选择谁?(出示好评截图)

生:买商品三。

生:商品二里面的物流快和商品没什么直接联系,没有参考价值。

生:对,有赠品就给了好评,但这条也不能说明商品好呀。

生:就是,里面说商品好,但是有没也给出具体的理由,不能轻信。

生:商品三里面说到有五十多个按钮,支持不同模式的按摩,把功能介绍得很清楚。

生:评价4还提到了扶手上五金很结实,质量很好,也值得我们购买。

师:看来好评也得仔细看,针对产品的用料、质量、功能的评价才能帮助我们。反过来,一味地夸产品好、物流快,没有实际内容的评价我们就不能轻信。谢谢你帮我做出了决定。

就这样,学生在情景中学和用,掌握了做理性消费者的方法。

四、按学生认知规律整合教材,设计教学环节

教师在教学中除了攫取生活素材——使教学贴近生活,创设真实的生活场景——将知识在生活中运用,还要注重对教材的挖掘,整合教材使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材第九课《正确认识广告》包含:广告的显性和隐藏的形式,广告的种类,广告的目的,广告的作用,广告不一定都可信,虚假广告的危害,法律法规对虚假广告的定义,广告的常见招数,抵御广告诱惑的方法等几个知识点,

大大小小的知识点相互穿插,学生读了以后,虽然理解了零星的知识点,但是却摸不准教材逻辑结构的脉搏,也不能在头脑中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并且因为教材将虚假广告的危害放在了广告的常见招数之前,广告不一定是真实的之后,如果按照教材编排的知识顺序进行教学,学生会对广告的的招数形成误解,以为如“简单重复”、“名人代言”、“利用贪便宜心理”、“利用从众心理”等招数是虚假广告的套路,忽略了真实广告也会使用此套路,而这些招数都是不好的、骗人的。而实际上这些套路有好处也有坏处,需要辩证地看待。所以为了使零散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便于学生掌握运用,我在教学设计将所有知识点进行了重组、整合。先让学生了解了真实广告的优点,再学习感受到了虚假广告的危害,清楚的认识到广告有利有弊,但是作为消费者,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广告,所以要了解广告的常用招数,做理性消费者。接下来再顺势学习广告的4种招数,在了解其特点的基础上,最后在具体的情景中,运用实践所学,学会理性购物。这样的教学环节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能够帮助学生自然而然地把握知识的逻辑脉络,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育人为目的,充满生活气息的学科,其学科特点决定它必定是从生活中来,并最后要回归到生活中去,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攫取大量真实、鲜活的生活素材,设计具体的、生活化的场景,帮助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化的课堂上学习和运用所学。这是一门在生活中行走的学科,我们的教学亦应如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