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的认识”教学纪实

日期:2021-03-11

夹江外国语实验学校  伍显芳

 

【摘要】“10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单元中的一课。10是学生第一个认识的由两个数字组成的数,我们采用的计数法是十进制计数法,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因此10的组成十分重要,它是今后学习进位加法和认识多位数的基础。10的认识和分与合教材本来安排的是一课时,但是根据本班学生的基础,我将它拆分成了2课时,第一课时主要研究10的认识,主要包括:10的写法、基数、序数及比较大小。

【关键词】数感 趣味性 基数 序数

 

教材简析:

教材在编排时,先出示一幅主题图——喂鸽子,让学生去数数并抽象出10,再认识10,引导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两个相邻数的大小,最后学习10的组成和写数。10的认识和组成十分重要,它是后面20以内进位加减法和进一步认识100以内数、万以内以及多位数学习的基础,在整个数学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教学10的认识需要重视下面几点。

首先,10是学生认识的第一个由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教学时,要特别注意让学生明确101在左边,0在右边;其次,要重点强调读作“十”而不是“一十”;最后,虽然教材中没有呈现基数和序数,但是也应该设立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对基数和序数加以区分。在教学中,不应该是让学生被动的学习新知、模仿和重复练习,而应该是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快乐中去学,体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10的认识过程,学会读书、写数、数数、认数、会比较大小及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对10的概念获得比较全面的认识和掌握。

2、初步建立10的数感,通过认识10的数学活动,获得观察、操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的积极体验,复习回顾一一对应思想、有序思考等思想方法的价值。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亦应用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认识10,建立10的数感。

教学准备:课件、20个磁扣、0—10数字卡片、研究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一起拍手说一说我们之前学过的数。

生:0,1,2,3,4,5,6,7,8,9.

师:再倒着说一说。

生:9,8,7,6,5,4,3,2,1,0.

师:这些数字中谁最小?谁最大?

生:0最小,9最大。

师:9也觉得他最大,所以就特别骄傲,得意洋洋的对0说到:“你是最小的,表示什么也没有,可真没用呀!”0都急哭了,其他几个数字觉得9太过分了,想帮帮它,但是一时都没有想到有什么好的方法帮帮0,这是聪明的1突然站在0的前面,对9说到:“你现在看看,你还是最大的么?”小朋友你们知道为什么1站在0前面他就有底气说他们比9大。

生:1和0站在一起就变成了10,10就比9大。

师:1和0站在一起变成了一个新的数10,你们认识他吗?

生:认识。

二、新知教学

1、教学写10

师:看看这个新朋友和我们之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一样了?

1:这个新朋友是由1和0两个数字组成的,而之前学过的数都只有1个数字。

师:那你会写这个数字吗?请你动笔在研究单上写一写。先只写一个。

生写,师巡视。

师:我们来看看这两个谁写的正确?

生:第一个的。

师:那你来说说第二个的为什么错了?

生:10是由两个数字组成的,一个放在两个“日字格”里,放在一个“日字格”里太挤了。

师:你们会写10了吗?请你在后面再写一写,看看谁是小小书法家。

2、教学数数(出示主题图)

师:9觉得非常不服气,你10凭什么就比我大,我要来数一数。小朋友们请你们帮我找一找在图中什么事物可以用9来表示。

生:9个小孩。

师:一起来数一数,起。

师:9个小孩添上1个老师就是(10人),所以9添1是10;而10个人除掉1个老师就是(9人),所以10退1是9。请你说一说这两句话。

生:9添1是10,10退1是9.

师:9个比10个(多1个),10个比9个(多一个)

师:找一找图上还有哪些可以用10来表示?在生活中又有哪些可以用10来表示?

3、比较大小

师:9还是很不服气,虽然你比我多一个我还是不相信你比我大。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画一画,让9输得心服口服吧。

师:在第一根横线上先画上9个圆圈,再添上1个就是(10个),在横线的前面写上10,为了好比较,我们再在下面一根横线上画上9个圆圈。怎么样才能一眼看出谁多谁少?

生:一一对应。

师:那我们就让他们一个对一个,手拉手,看看究竟谁多。谁多呀?(10多)在下面方框里用数学语言表示出9和10谁大谁小吧。一起来读一读。

生:9<10,10>9.

师:9终于服气了,长叹一声看来不能太骄傲啦,原来我并不是最大的。10才是老大,10谦虚的回他,我也不是最大的,比我大的还多着了。

4、数序教学

师:109大,所以10就应该站在哪了?

生:9的后面。

师:快点记一记每个数的位置,等会老师要来考考你哦!

师:8的相邻数是( )和( );9在( )的前面;( )的前面是9.

师:请你像我这样出个问题,考考你的同桌吧。

5、区分基数与序数

师:9和10谁大?10大,那老师把从左数的第10颗分给你吧。

师:还有没有人想要的?

1:我想要左边的9颗。

2:我想要从右数的第9颗。

师:他们都要的是“9”,这两个9相同吗?

生:不相同。

师:请你说说为什么不相同。

生:左边9颗,是指的那9颗,而从右数的第9颗是指的那一颗。所以是不一样的。

师:谁得到的多?

生:生1.

师:那刚刚那个同学的第10颗会不会比生1的多。

生:不会,因为他是第10颗还是指那一颗,不管是第几颗都是指那一颗,所以不可能比生1多。

6、小结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10,你有什么收获?

1:10是由2个数字组成的。

2:10比之前的数都大。

3:10要放在2个“日字格”里。

……

三、巩固练习

1、□<10

①□里可以填哪些数?②□里最大能填几?③□里最小能填几?

2、5>

33<<10

4、按顺序填数,你有不同的填法吗?



8










8



反思:

“10的认识”这节课是学生认识了8、9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课本先出示了一幅主题图供学生数数和抽象出10,再学习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最后学习10的组成和写10,。在研读教材后,我对本节课进行了教学设计,并在实际教学中有所收获、有所感悟,下面我就对本节课进行反思。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好玩是小孩子的天性,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设计的有趣一些,且语言也应该更具感染力一些。在教学“10的认识”时:第一个拍手复习,增加课堂趣味性;第二个我用小故事来引入10,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更有兴趣。这样创设的课堂显得生动有趣,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了。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

2、动手操作

让学生自己去数、去画感知“9添1是10,10退1是9”。从而深刻理解109大。让学生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探索、创造新知。

3、培养数感,联系生活

教学中,我向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工具,如:主题图、磁扣、尺子。让学生通过具体事物个数或事物,体会数是数出来的,重视让学生经历认数的过程。让他们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课本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中间物,他对教学起着指导作用,但教学并不是一味的照本宣科,而应该根据老师的教学,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年级的小朋友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爱玩,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应该语言更加儿童化,贴近小朋友们的具体情况,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创设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抓住小朋友的注意力,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胡小慧.丰富数的表象,促进认知飞跃——《10的认识》教学与思考[J].教育视界,2020(23):54-56.

[2]陈英娥.10的认识[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19(06):46-48.

[3]钟旻琦.“10的认识”教学设计[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17(Z1):57-58.

[4]吴敏.《10的认识》教学设计[J].黑河教育,2015(05):31.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