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段数学愉快学习的思考

日期:2021-03-28

夹江外国语实验学校  刘逾


【摘要】基于新课改要求对孩子的学习减负,但学科知识的要求有一定难度,本文主要对愉快学习思考,如何让孩子对学习有一个愉快的体验。

 

大部分成绩一般的学生对一提到数学,第一反应就是“好难啊”。从心里就很抗拒数学,还没开始学习就给先数学下了定义,判了 “罪”甚至是“死刑”。所以身处低段数学一线教学的我们更应该做的是让数学有趣起来,让学生在愉快的体验中学习数学,去体会感受数学带来的乐趣,找到学好数学的自信。

小学低段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都是比较浅薄的,学生不容易掌握的知识就是对于一些理性、概念性的东西,如果这时候教师生搬硬套教科书,往往会导致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厌学的状态。而且本来低段的孩子上课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就不长,所以在低段的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心理,根据学生的特性,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来更好地教学,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新课改要求教师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给学生创造一个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环境,创新教学方法,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能在在愉快的体验中学习数学。下面我将结合李萍老师的《如何设计游戏,让“上下”的学习更有趣》的教学设计,叙述我对愉快低段愉快学习的思考。

文章中介绍在课前准备好各种贴纸学具,然后呈现背景图,导入故事“在一棵大树下有一只小羊在吃草,树上有一只小猴”。提问:你觉得小羊和小猴应该在哪儿呢?由生去贴出两只动物的位置,由生描述小猴和小羊的位置,提示(             ) 在(               )的上面,(            )在(               )的下面。接着又给出一个情景:这时天空中飞来一只小鸟。小鸟可以贴在哪儿呢?说一说它们的位置关系,提示:(               )在(             )的(               )面。最后一个情景是:天快黑了,又来了一只小兔,我们把这些小动物送回家。小兔说:“我家在2楼”,小羊说:“我住在小兔的楼下”,小猴说:“我住在小鸟的楼下”。请你贴出小动物们的家。

李老师的这堂课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情景共设计了3个层次,环环相扣,第一个情景,初步学习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问题,让孩子知道该如何去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问题。第二个情景,描述三个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并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孩子用不同的方式去描述小动物间的位置关系,接着小结孩子们的描述方式,提出疑问,体会参照物的不同,会导致对小动物的描述发生改变,一切都很自然的总结出来。最后,由具体到抽象,一个小小的推理游戏,再次巩固对“上下”的认识。李老师的整个设计,连着3个游戏,非常有趣,增加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整个课堂更加活跃,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所以我们低段的教学课堂这样实施后,会让我们的课堂更加高效,孩子对知识印象也更加深刻,同时也更加喜欢学习,课堂氛围也更容易被调动起来。

从细节上来看,教学中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潜能,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更是如此。低年级学生想象力非常丰富,还沉浸在美妙的童话故事的世界里。我们知道故事一种非常能吸引小朋友的一种教学手段,也是我们会常用在低段教学中一种教学手段。低段的小朋友都很喜欢听故事,特别是那种连续性强的故事,所以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好的利用低段孩子的这一心理特点,用小故事的形式把枯燥无味数学知识有趣地呈现出来,而且每个环节都很自然地托盘而出。巧妙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数学知识的讲授上,而且利用故事讲授数学知识还可以勾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好奇心,积极地对所学内容进行探索,更好地实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如果在这个过程,我们是直接给出一个主题图让孩子去描述动物与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对孩子们的积极性,可想而知,会减少很多。

我很喜欢陶行知先生曾说的一句话:“砸碎儿童的枷锁,创造儿童的乐园;解放小孩的大脑,让学生多想一想;解放小孩的眼镜,让学生多看一看;解放小孩的双手,让学生多做一做;解放小孩的嘴巴,让学生多说一说”。低段学生爱玩、爱动是他们的天性。教学过程中应多顾及学生自然的灵性、思维的火花。李老师在教学中就做到了多让孩子说,实现了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把数学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同时这也是新课改对教师素养的要求。

让数学课堂“活”起来,孩子情绪才会被调动起来,自然孩子们也就会越来越爱数学,身为一线教书育人的我们,这样的结果也是我们最想看到的,所以行动起来吧!  

【参考文献】

 [1]李翔.快乐教学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探讨。《中外交流》。2016(29)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