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江外国语实验学校 韩周平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所占的课时居于首位,这足以说明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一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应指学生数学基本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即平常所说的:“又对又快”。
[关键词]兴趣 算理 坚持 强化
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所占的课时居于首位,这足以说明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一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应指学生数学基本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即平常所说的:“又对又快”。怎样提高一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我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理解算理
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因此,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事物的感知来理解算理。
例如,“9加几”的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实物操作来感知“凑十”的过程和方法,进而理解“凑十”的算理。
“9加4”,出示有10格的盒子,其中已经装了9个皮球,盒子的外面有4个皮球。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摆,知道为了能很快算出一共有多少个皮球,只要把盒子外面的4个皮球,拿出一个放在盒子的空格里,凑成整十(10个),盒子外面的皮球由于拿走1个,还剩下3个,即把4分为1和3。进而说出9个和1个凑成10个,10个再加剩下来的3个就是13个,接着列出下列算式:9 + 4 = 13
同样,教学“9+7”“9+8”,先出示实物图,让学生画一画,凑成十,再相加。
“9+3”“9+5”要求学生动手摆小棒,边操作边说过程边计算。
这样使学生在“动一动、画一画、摆一摆”中充分感知“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再相加”的计算过程,进而理解“凑十”的算理。
二、兴趣入手,激发主动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在做起来就能把积极性和潜能发挥出来。单纯的计算练习枯燥无味,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教学中要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就算信趣,寓教于乐,我结合一年级上册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多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进行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试算、听算;限时口算,自己编计算题等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只要我们大胆地尝试,有好多种练习形式可以让学生变被动的学习为“我要学”。
三、视听结合,提高能力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它具有花时少,容量大、形式活、速度快的特点。因此,通过口算训练,可以促使一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视算和听算是口算训练的两种基本形式。视算是通过眼看、脑算、口说得数;而听算则要通过耳听、脑记,才能说出得数。在口算训练中经常变换口算形式,将视算和听算相结合,交替使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四、坚持训练,培养意志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1、坚持每天练一练。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养成每天坚持5—10个口算训练。通过长期坚持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2、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喜欢做或做不对稍复杂的计算、简算等题目的弱点,那么,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障碍,克服影响学生正确的心理因素。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练习,如“趣题征解”、“巧算比赛”,鼓励学生一题多解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意志。
五、家校配合,课外强化
为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我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每天让家长与孩子玩两分钟的“快问快答”游戏,并对每天孩子完成的情况进行记录。刚开始时快的同学可以在两分钟内完成二十几道二十以内的进位加法,慢的只能完成几道题。经过一段时的练习快的同学可以达到六十道左右,慢的也可以达到二十道以上。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都有明显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