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江外国语实验学校 赵娟
[摘 要]俗话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其实书籍不仅是人们学习上的伙伴,更是人们精神陶冶的支柱。为了让新生代爱上阅读,领略阅读的美,提升高品质阅读,我们不断拓宽渠道,增加各种形式的阅读,让每一个学生都想阅读、爱阅读、会阅读,从小养成热爱阅读,博览群书的好习惯。阅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意思,而且给孩子们营造一种学习语文的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 阅读 小学语文 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这个词语的概念来于西方国家,英文词是“Key Competencies”。“Key”在英语中有“关键的”、“必不可少的”等含义。“Competencies”可以直接翻译为“能力”,但从它所包含的内容看,可以翻译成“素养”更为恰当。
阅读犹如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知识宝藏的大门。阅读犹如一叶扁舟,载着我们驶向知识的彼岸,阅读犹如一盏明灯,照亮着前行的路。阅读胜似一座桥梁,把兴趣爱好和学习语文连接在了一起。孩子们,去阅读吧,大量阅读,高品质阅读......去培养独立的阅读者,是我们正在努力的当下,是爱好的情怀,更是一群人的使命。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阅读被提到了一个重要的地位,以课内阅读促课外阅读,让学生大量阅读、高品质阅读,提升阅读品质!
一、在学生心田播下阅读的种子
(一)以绘本故事《猜猜我有多爱你》为例,在学生心田埋下阅读的种子。
《猜猜我有多爱你》故事主人公小栗色兔子和大栗色兔子互相表达着对对方的爱。学生在理解爱的时候,和实际生活中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相联系,父爱和母爱都是伟大的,爱是不能衡量的。让学生们明白了:爸爸妈妈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付出了很多很多,他们小心的呵护着我们,期待我们茁壮成长。从今以后我也要好好的爱护父母,首先要好好学习,在家里帮他们干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爱他们!
(二)以《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为例,在对比阅读中埋下爱阅读的种子。
《骆驼祥子》尤为出名,其中一篇文章《他像一棵挺脱的树》,它只是《骆驼祥子》中的一个片段,主要抓住语文要素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祥子是一个有着自己的梦想的人,他希望有一辆新车,成为出色的车夫。在阅读指导中,老师可以先从摘录与祥子希望有关的句子呈现给学生:
他下了决心,一千天,一万天也好,他得买车!……一年就能剩出五六十块!这样,他的希望就近便多多了。拉了半年,他的希望更大了:照这样下去……他也可以开车厂子了……
以学生为中心,在指导、探索中去摸索,接着,我又从书中摘录出对祥子外貌描写的语句呈现给学生:
打着那么小东西,他低着头,口中叼着个由路上拾来的烟倦头儿,有气无力地慢慢地蹭……
让学生体会人物性格的变化:“这段文字中‘他’和前面那几段文字中‘他’都是是祥子,可前后变化为何之大,到底‘他’经历了什么?”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阅读让孩子对故事情节有更深的感受,能够细细品味其中的真谛,从课内阅读引向课外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学生心田埋下阅读的种子![1]
二、阅读——以生为本,多方面协调发展
(一)以学生为主体,符合学生认知特点
以学生为主体。小学阶段,阅读的核心人物是学生,抓住学生视角,让阅读成为“第二课堂”,学生主要以记忆性知识为主,能够熟背许多的古诗词等,但是学生个人兴趣爱好不相同,年龄认知也不同。小学低段小朋友热爱看一些通俗易懂的书籍,例如绘本、成语故事、国学经典等。中高年级的学生喜欢“逻辑性强”和“情节吸引人”的书来读。结合学生年龄特点,选择小朋友们喜欢的方式阅读,看一些图文并茂、戏谑通俗、好理解的书籍等,寻找学生喜闻乐见的书籍,让他们傲游在书海,让他们与书为友,与书为伴。
(二)以文本为依托,探究真理性阅读
1.以文本为主导。
阅读就是要有内容可读,这时候学生们阅读内容主要来源于文本。研究文本,理解透彻,斟字酌句,无论是一个字、词语,还是句子、文段,都要去细细地打磨。首先,我们应该大致浏览全部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大概这篇文章讲得什么内容。其次,可以分为一个句子或者一个段落去品读,或者是按照文章结构理清楚文章脉络,从浅浅的略读到细细的品读,吃透文章。
2. 结合实际生活。
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更好地提高阅读效率。阅读时,需要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比如在学习发现童年的时候,我会让大家想想自己的童年,有什么令人难忘的时刻可以和大家分享,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记忆。当学生阅读时,他们会进入我所营造的阅读氛围中,自然而然的陶醉其中。
(三)以多媒体为辅助,提升阅读渠道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信息技术引进了课内外,方便了学生学习,更加直观形象的了解课文内容。在我执教《葡萄沟》这一课时,借助了多媒体,在导入环节播放视频,将师生快速带入美丽富饶的新疆吐鲁番葡萄沟,那里的水果种类繁多,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能歌善舞的新疆人等等,通过观看视频,孩子们学习阅读课文的积极性高涨。接着,在ppt制作过程中,非常用心,讲解“五光十色”这个词语时,利用多媒体当中的艺术字,插入五颜六色的字,并且突出它的光泽美。最后,借助多媒体播放了优美的歌曲“欢乐地跳吧”,入情入境的感受新疆人的热情好客。从开始到结尾,都以多媒体为辅助,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渠道,贯穿整个课堂。除了这些以外,学生还可以通过讲故事、看书、评书等多种渠道阅读,爱阅读,爱生活。
三、阅读——优化细节,夯实阅读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是呀,在阅读中的一些小细节也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培养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关键还在于长期坚持阅读,俗话说习惯成就人的一生,无时无刻,随时随地,把爱阅读这种浓厚的文化底蕴带入生活。
(一)耳濡目染,文化熏陶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为学生提供课堂内阅读的思维以及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训练,让学生从小养成阅读习惯,为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可以这样做:
第一,还给学生一个阅读的场所。老师应该少讲多读,在读中感悟,并且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例如教会批注、圈点、记录等阅读方法,养成默读、速读、诵读等多种阅读形式,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读书交流活动等,推荐多种类书目,交流阅读心得,孩子们定会收获颇多。
第二,在阅读活动中激发兴趣。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一些阅读图片和材料结合起来,并以视频形式进行展示,从而使学生能够通过动态图片真正感受到阅读的魅力,并使他们乐于阅读和学习。
第三,注重语感的培养。语言文字学习很大一部分就是语感,阅读亦然如此,阅读教学的实质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效果,增强学生对阅读文字的分析理解,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语言能力。
(二)自主独立,热爱阅读
作为学生,爱阅读犹如旅行,一路尽情享受沿途的风景,首先,要知道我阅读的目地的,其次,细细品味其中的美,无论是语言美、句子美,还是故事情节美等等,置身其中,享受这种惬意。作为学生我们可以这样做:
第一,保证每天应该有充分的阅读时间。一朝一夕的积累并不是靠一时,靠的是长期的坚持,每天至少留30分钟阅读,古人云“书读百遍,而义自见。”,强调读了很多遍,自然而然就会明白其中的真谛。饱含诗书带来的韵味,做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第二,与书交流心得。书就是我们的朋友,在阅读过程中,与书谈心,与书握手,要树立“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观念,要求自己随读随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四、结束语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让阅读遍地开花。“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做为一名引领学生阅读的老师,要“授生以渔”,从而让学生终生与书为伴,让书伴随着学生健康成长,让书成为他们人生中的“指路明灯”。在实际生活中,阅读可以改变人生的轨迹,去营造良好的氛围,让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在阅读的广阔天地里自由遨游,让越来越多的学生能体验到阅读带来的快乐。
[参 考 文 献]
[1] 小学语文教师[J]2020.
[2] 杨春柳. 从教材中来 到实践中去[N]. 语言文字报,2020-08-21(003).
王一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问题分析与思考[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11):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