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力理论下的差异化教学

日期:2021-01-17

 夹江外国语实验学校  罗怡媚


【摘要】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学生之间是具有差异性的,要实现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就需要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的特点,根据这一特性,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采用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正是对学生的差异进行探索,基于多元智力理论下的差异化教学是能更好的实现学生发展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 多元智力理论  差异化  因材施教

 

一、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含义

心理发展研究员霍华德。加德纳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包括: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这八种能力。学生在学习知识能力上是有差异的,每个学生在面对学习上的难题都有其智力的优势。加德纳还认为,因为每个人的智力都有独特的表现方式,每一种智力都有多种表现方式,所以,我们很难找到一个适用于任何人的统一的评价标准来评价一个人的聪明和成功与否。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是以多维度的、全面的、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他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要使每个学生发挥其优势,就要从不同方面挖掘其潜能。对于课堂教学因材施教,从学生的文化背景、情感体验、原有知识结构等着手,注意尊重学生的学习风格,了解学生的长处,发挥学生的潜能。

二、实施差异化教学的意义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不同的,对于教师来说,每个学生的基础是不同的,但是大班教学,教师不能兼顾到每一位学生,学习优秀的学生自觉性好,学习能力强,学习较困难学生难以跟上老师步调,失去信心,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能力要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1.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

传统的课堂大部分是教师的满堂灌,教师的教学形式单一,主要采用讲授法,学生被动的吸收知识。随着新课改的开展,提出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这就为差异化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开展差异化教学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到所需的能力和知识,改善学生被动吸收知识的局面,能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的教学并不能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差异化教学使教师能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知识水平,性格特点,接受知识的能力来开展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教师的关注,也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好的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三、课堂中如何实施差异化教学

1.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

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体差异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得到发展。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所不同,有的学生本身所具备的知识能力较强,有的学生具备的能力较少。如果教师不加分析进行教学,只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阻碍学生的能力提升。如对于课文的提问,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教师可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对于基础较好,思维较灵活的学生,教师只需简单点拨即可。

2.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置差异化教学目标、课堂提问

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根据差异化教学设计,对不同层次学习设计具有差异的教学目标,教学实施中的提问,进行分层设计,难易恰当。如语文课堂中对课文的朗读,对高层次的学生可更注重能力方面的,朗读需有感情,读出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层次较低的学生朗读更注重是否读的正确、流利、通顺。不同层次有不同的要求。

3.分层布置作业,给予学生不同的评价

在实施差异化教学后,教师需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解,就需要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布置。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需有较高要求的任务,除课内知识的掌握,还需安排些课外提升的作业。对于学习能力欠佳的学生,以课内知识为主设置作业,重在掌握牢固学过的知识。同时,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需给予不同的评价,层次较好的学生提出高要求,层次较差的学生更多以鼓励为主。

4.提高教师自身水平

实施差异化教学,需要教师自身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教育机智,具备设计不同层次教学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的学习,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改善教学策略。  

四、总结

综上所诉,实施差异化教学需根据学生不同的智力能力,针对层次不同的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优势,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都能在自身基础上得到发展。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