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低段阅读能力培养

日期:2021-01-11

单位:夹江外国语实验学校  姓名:冯若燕

[摘要]

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结合低段学生的学情,我制定了四大阅读教学策略与实践方法。

[关键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言语实践

 

一、制定清晰、适度的教学目标

1、明晰课表总目标

总结起来就是四个方面:阅读的方法与能力、阅读的理解与体验、阅读的容量与积累、阅读的态度与习惯。

2、二年级语文文本教学目标

二年级语文阅读目标就是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学习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插图阅读。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景,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的语气。

二、精选、整合适量的教学内容

一是“减”

运用减法思维,筛选教学内容的“内核”。学会剪枝的学问,避免什么都想抓,将教学的内容安排得过满,让课堂臃肿。如《寒号鸟》一文中,课文有9个自然段,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如此长篇幅的课文,该如何让学生抓住文章重点,了解文章结构,是本课的阅读教学重点。我将课文分为第一次劝告和第二次劝告,抓住喜鹊对寒号鸟劝告的语言,喜鹊第一次劝告寒号鸟“寒号鸟,别睡了。天气暖和,赶快做窝”,顺势引出寒号鸟的反应,读好寒号鸟说的话,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寒号鸟的懒惰以及不听劝告的本性喜鹊第二次劝告寒号鸟说道:“趁天晴,快做窝。现在懒惰,将来难过。”细细品读喜鹊对寒号鸟的第二次劝告,并且将两次劝告放到一起进行对比,让学生感悟喜鹊变得更加苦口婆心了。接着提问:如果你是喜鹊,你会怎么劝说寒号鸟?心情是怎么样的?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亲身体会喜鹊的苦口婆心,以及对寒号鸟的恨铁不成钢。接着体会寒号鸟的语言“儍喜鹊,别啰嗦。天气暖和,得过且过”,通过提问:喜鹊是真的傻吗?让学生理解真正傻的人是寒号鸟。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寒号鸟“得过且过”,后果是什么?有真切体悟后,再有感情地朗读。最后引导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理解内容,从而明白故事蕴含的道理,明白导致喜鹊和寒号鸟不同结局的原因。文章内容很多,我紧紧抓住喜鹊两次劝告寒号鸟的语言和寒号鸟的两次反应来理解两个角色的性格和文章蕴含的道理,学会做减法进行阅读教学。

二是“加”

低年级的教材看上去非常浅显,似乎没什么可以咀嚼、可以教的内容。但是,不要忘了,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与文本是有距离的,是需要我们站在儿童的角度去发现他们在阅读中的难处,帮助他们与文本之间架起理解的桥梁。如《狐狸分奶酪》一文中,教学目标之一是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故事内容,能对狐狸的说法做出判断,初步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自己读完文本后可能只会浅显地理解到这只狐狸很狡猾,两只小熊真笨。老师就需要抓住狐狸哪句话、哪个动作或表情能体现出狐狸的狡猾,帮助他们理解文本。而小熊的斤斤计较则需要老师的引导,如刚开始写“小哥儿俩开始拌起嘴来”,这里并没有写出小熊哥儿俩是如何拌嘴的,他们俩是如何拌嘴的则需要老师引导学生想象小熊是如何拌嘴的,初步感受小熊兄弟的斤斤计较。接着抓住“嚷”字让学生体会小熊因为怕对方多吃了一口就大声嚷叫,进一步体会小熊的斤斤计较。最后,由老师扮演狐狸不停地咬奶酪,小熊不停地嚷叫“那半块又大了一点儿!”逐步加深学生脑海中小熊因为互不谦让才让狐狸有机可乘的印象。文本中没有直接提到小熊的斤斤计较,需要老师用加法,帮助孩子理解文章内核。

三是“联”

针对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师要注意加强词与词之间、句与句之间、文本与文本之间、文本与儿童之间、课内与课外学习的联系,拉近文本与儿童的距离,帮助儿童走近并走进文本。如《纸船与风筝》一课中就写的是朋友之间的相处之道,老师应该把文章与儿童的生活联系起来,结合学生日常与朋友的相处来体会文章情感。

三、开展、设计有趣的言语实践活动

1、揭题激趣

如教学《夜宿山寺》时,我采用回忆已经学过李白哪些诗歌?以及介绍李白的性格:豪放不羁,喜爱游山玩水,作为铺垫,让学生脑中出现一个性格立体的李白,而不再是一个离我们很遥远的古人,从而激起学生学习这首古诗的兴趣。

再如教学《黄山奇石》,我通过介绍黄山风景区,展示美轮美奂的风景图,让学生激起想要去课文中“旅行”的愿望,看一看黄山的石头到底和普通石头有什么不一样。

2、结合文本,创设学习情境

教学《狐假虎威》一课时,教学目标之一是能分角色演一演“狐假虎威”这个故事,并试着把“神气活现、摇头摆尾”等词语的意思表现出来。老师首先要进行朗读指导,读好词句。二是读好狐狸和老虎的对话,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狐狸的处境。做做“眼珠子咕噜噜一转”的动作,想想狐狸这时候会想什么;联系生活想象“扯着嗓子”说话时声音音量放大和音调提高,并且把每一个字都拉长了说话的样子,指导学生读出狐狸虚张声势、吓唬别人的语气。在读好狐狸说的话后,带领学生演一演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大摇大摆,老虎东张西望、半信半疑,百兽纳闷、往后一看、吓得撒腿就跑,创设学习情境,从而体会“狐假虎威”的意思是比喻自己没有本领却接着别人的势力欺压他人。

3、阅读实践

阅读教学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体会文章蕴含的道理,学习作者运用文字的能力,做到能够模仿课文写一写。如《风娃娃》一课中,最后课后习题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的风还能做些什么?孩子们通过老师的引导,已经了解到文章的结构就是风娃娃来到哪里,看到什么,做了什么,结果怎样。他们在熟读课文并了解文章结构后能够自行模仿第二自然段写出生活中的风还能做什么。这就是对阅读最好的实践。

四、总结

以生为本的阅读教学,不能沉湎于表面上的热闹,摆弄一些花哨的形式,而要把功夫下在引导学生潜心琢磨语言文字上,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