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年级习作教学的现状及策略初探

日期:2021-03-23

夹江外国语实验学校  代凯欣

 

【摘要】小学阶段的习作就是一块敲门砖,是最初的阶段,在前期阶段更要好好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从中也训练了学生的观察、思维、逻辑和创造方面的能力。所以,从开始接触写作,就培养学生的兴趣,现在很多小学生对写作产生恐惧心理,看到试卷最后一题就开始抓耳挠腮不知如何下笔。本篇文章就针对现阶段小学高年级写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出现的问题和策略进行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高年级;随堂习作;现状;策略

 

习作是小学语文随堂课程中的基础课程,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写作的水平更能体现学生在语文方面的能力,所以学好语文课程是前提,小学语文课程要增强对随堂写作方面力度,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培养小学生养成善于写作的习惯,克服对写作的恐惧心理,这样对学生来说无论语文还是写作的学习都会有所提升。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习作的过程中,很多老师只是注重文章的形式,让学生根据模板进行写作,在一定形式上就局限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后出现写作模式千篇一律,而且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不能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长期的学习下来就出现了没有正确的创作思路,所以就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1.小学语文高年级随堂习作现状

1.1学生习作基础不牢固,缺乏写作的素材

从小学一年级的识字到小学二三年级的看图写短文,这些都是为五六年级的写作奠定基础,在低年级的时候老师就让学生每天写日记,其实就是在培养学生养成习作的好习惯。但学生在实际的写作时,多数的学生因为表达能力差,心里有话却写不出来,所以只能借用作文书或者其他的教材,本来就不牢固的写作基础,有了可以借助的教材就更无法用语言表达了。但是一篇优秀作文的形成,不仅需要掌握好课堂上学习的内容,更要学会阅读一些课外知识,摘抄优秀的词汇或优美的句子,通过平时的积累,在写作时可以恰当的运用到文章中,做到信手拈来,不假思索。培养学生扎实的写作基础更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学会与写作结合,增加写作兴趣。

1.2老师只注重形式,缺乏内心感悟

很多教师在讲解习作课时,首先都是给学生讲清楚作文的正确的行为规范以及格式,却没有让学生用真情实感去抒发自己想要表达的感情。有些学生专门去学习写作的方法和技巧,首先在文章的形式上博得改卷老师的好感,但是内容却差强人意,在内容上不注重感情上的表达,没有找到写作的兴趣所在,没有表达培养自身情趣的习惯。

2.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学生习作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空泛

学生学习习作就是通过习作表达自身感情,根据目前学生习作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的作文都是内容相对空泛,没有真情实感,甚至还有一些学生随意编写,或者直接抄写作文书上和自己题目相似的范文,这种情况下写出来的文章没有融入自己的感情,内容更是不符合实际。学生在看到一篇文章的题目时,只是观察这个题目的意思,最后绞尽脑汁也没有想出来具体构架和内容,想要提高习作能力,看到一个题目时应该对这个题目进行大胆的分析,想象,预测,构架出来大框,然后补充内容。可是现实情况是有些学生写不出来,自己也没有素材,当编写不出来具体内容时,就开始利用网络搜索或查找作文书,所以老师在批改作文时经常遇到雷同的情况。写作内容就比较空泛,雷同出现率比较高,而且没有自己的真实情感。比如我班有一个新转来的学生,他每一次写的作文,文字表述都很不错,但读起来始终觉得这不是他自己的真情实感。后来经过了解,他说他的每次作文都是把别人的背下来,然后自己默写出来的。原因是他以前的老师说他作文写得不好,让他背作文,然后默写出来就是自己的。导致他现在不知道要怎么写作文,文章中全是别人的真情实感。

2.2学生的习作缺乏素材

想要提高习作能力需要长时间的训练,需要阅读大量的优秀文章补充自己的脑容量,这个事情需要慢慢积累,不能一口就可以吃成大胖子。在小学阶段,三年级对语文的学习是习作的初始阶段,需要从三年级开始就注重对语言的培养和优秀文章的积累,想要在习作时能够顺利完成,要从低年级就培养学生的语感,形成语感之后对学习习作就简单容易了。对于小学高年级来说由于在三四年级缺乏素材的积累,语言基础差,所以在小学高年级的习作就由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对高年级的习作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

2.3不能学以致用

有一部分学习成绩较靠前,学习习惯也好,老师布置的任务认真完成的同学,作文依旧是大难题。看了很多书,作文语言不生动,内心的情感不知该如何表达,写出来的内容更是枯燥乏味,像是记“流水账”。我班上一个各科成绩非常优秀,语文除作文外也很优秀的一个同学这样问我:“老师,您说多看书作文就能写得好,为什么我看了这么多书,我的作文还是写不好?”这时旁边一位作文写得很好的同学答道:“肯定你看书的时候没有思考,不管是它的写作方法还是内容,一定要思考转化,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我每次看完一本书或者一篇好的文章,后面一定写上有我的感悟,我的书可一点都不干净,全是我的勾勾画画。”我相信这个同学的话能很好地启发那位同学。

3.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改进策略

3.1创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想象空间

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把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配好,在完成习作之后让学生在自己组内进行相互的评价和改正。学生以自己的经验对其他学生的文章进行客观的评价,然后提出问题,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了习作的技能,还能让同学之间相互鼓励,激发学生对习作的兴趣。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既能让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还能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助的能力。老师还要做到因材施教,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氛围的学习下,学生的习作能力一定会有所提升。

3.2养成学会观察的习惯,积累写作素材

在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观察的习惯,可以让学生对生活和学习充满好奇心。在观察生活的过程中,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小细节,发现大自然的美,最后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自己的感悟从中积累写作的素材。在小学语文的教材中由很多对观察的习作,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有趣的事物,或者自己觉得新颖好玩的东西记录下来。在平时的学习中,让学生积极是参加课外活动,例如老师带领同学们春游,在游玩的过程中把自己认为有趣的人或事写下来,以后在习作的过程中学生的写作内容就更加贴近生活,不会产生空洞,没有根据的文章出现。养成观察的习惯需要老师的引导,让学生对自己身边的事物多观察,学会记录美好的事,养成观察的好习惯,不断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

结语:

习作是小学语文高年级随堂课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部分,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应征一个人的语文学习能力,学生通过学习习作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对以后语文方面的学习也奠定了基础。在习作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作为老师应积极的改正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正确的引导学生养成写作的习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田甜. 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开展多元评价的行动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9.

[2]商琦.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生活化研究[D].扬州大学,2019.

[3]李菊军.小学高年级随堂习作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2):251-252.


回到顶部